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15-16页 |
1.2 多环芳烃污染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1 多环芳烃的危害 | 第16-17页 |
1.2.2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 | 第17页 |
1.3 植物对多环芳烃的吸收作用 | 第17-20页 |
1.3.1 植物吸收多环芳烃的机制 | 第17-18页 |
1.3.2 植物吸收多环芳烃的影响因素 | 第18-19页 |
1.3.3 植物吸收多环芳烃的调控 | 第19-20页 |
1.4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| 第20-21页 |
1.4.1 多环芳烃降解菌 | 第20页 |
1.4.2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可利用性 | 第20-21页 |
1.5 根表细菌生物膜 | 第21-23页 |
1.5.1 细菌生物膜 | 第21页 |
1.5.2 根表细菌生物膜及生理作用 | 第21-22页 |
1.5.3 根表细菌生物膜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| 第22-23页 |
1.5.4 根表细菌成膜对植物吸收污染物的影响 | 第23页 |
1.6 问题与展望 | 第23页 |
1.7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具有PAHs降解功能的根表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| 第25-39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8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2.1.2 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| 第26页 |
2.1.3 降解菌株的鉴定 | 第26-27页 |
2.1.4 环境条件对菌株降解性能及生长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1.5 培养基中PAHs含量的测定 | 第28页 |
2.1.6 培养基中菌株生长量的测定 | 第28页 |
2.1.7 数据处理 | 第28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6页 |
2.2.1 PAHs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| 第28-32页 |
2.2.2 功能细菌的生长与降解曲线 | 第32-33页 |
2.2.3 环境条件对菌株生长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2.3 小结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功能菌株Phe15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及其对植物吸收积累菲的影响 | 第39-51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1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9-40页 |
3.1.2 菌株的抗生素抗性验证 | 第40页 |
3.1.3 盆栽实验 | 第40页 |
3.1.4 菌株在植物根表的定殖检测 | 第40-41页 |
3.1.5 植物体菌株数量的检测 | 第41页 |
3.1.6 植物样品中PAHs含量的测定 | 第41页 |
3.1.7 土壤样品中PAHs含量的测定 | 第41页 |
3.1.8 数据处理 | 第41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50页 |
3.2.1 菌株的抗生素抗性标记 | 第41-42页 |
3.2.2 Phe15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和成膜 | 第42-43页 |
3.2.3 定殖在植物组织中Phe15细菌数量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3.2.4 Phe15定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2.5 Phe15定殖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3.2.6 Phe15定殖对土壤中菲的去除 | 第49-50页 |
3.3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功能菌株Pyr9-gfp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及其对植物吸收积累芘的影响 | 第51-63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4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51-52页 |
4.1.2 菌株的抗生素抗性验证 | 第52页 |
4.1.3 Pyr9的gfp标记 | 第52-53页 |
4.1.4 gfp标记菌株的生长与降解曲线测定 | 第53页 |
4.1.5 盆栽实验 | 第53页 |
4.1.6 gfp标记菌株在植物根表的定殖检测 | 第53页 |
4.1.7 植物体定殖菌株数量的检测 | 第53页 |
4.1.8 植物及土壤样品中PAHs的测定 | 第53-54页 |
4.1.9 数据处理 | 第54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4-62页 |
4.2.1 菌株的抗生素抗性及gfp标记 | 第54-56页 |
4.2.2 Pyr9-gfp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和成膜 | 第56-57页 |
4.2.3 Pyr9-gfp的定殖和分布 | 第57-58页 |
4.2.4 Pyr9-gfp定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2.5 Pyr9-gfp定殖对植物吸收芘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2.6 Pyr9-gfp定殖对土壤中芘的去除 | 第61-62页 |
4.3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功能菌株及Tween 80共同作用对自然条件下PAHs污染土壤中植物吸收积累PAHs的影响 | 第63-71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63-64页 |
5.1.2 实验方法 | 第64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9页 |
5.2.1 不同浓度Tween 80添加量下Pyr9定殖数量的变化 | 第64-65页 |
5.2.2 不同浓度Tween 80添加量下Pyr9的定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2.3 不同浓度Tween 80添加量下Pyr9的定殖对植物吸收芘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2.4 不同浓度Tween 80添加量和Pyr9共同作用对根际芘去除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5.3 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| 第71-75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71-73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73页 |
6.3 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7页 |
附录 菌株Phe15和Pyr9的16S rRNA基因序列 | 第87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9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