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恩洋“人生学”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三、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王恩洋“人生学”产生的文化背景及思想来源 | 第14-24页 |
第一节 王恩洋“人生学”产生的文化背景 | 第14-19页 |
一、西学东渐 | 第14-15页 |
二、儒学衰落 | 第15-17页 |
三、佛学复兴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王恩洋“人生学”的思想来源 | 第19-24页 |
一、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 | 第19-20页 |
二、欧阳竟无佛儒观 | 第20-24页 |
第二章 王恩洋“人生学”的思想内容 | 第24-48页 |
第一节 “人生之实相” | 第24-29页 |
一、业果相续 | 第24-26页 |
二、种性复杂 | 第26-28页 |
三、至善正道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“儒学大义” | 第29-36页 |
一、生养之道 | 第29-31页 |
二、修齐之道 | 第31-34页 |
三、治平之道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“解脱道论” | 第36-43页 |
一、增上戒学 | 第36-37页 |
二、增上心学 | 第37-40页 |
三、增上慧学 | 第40-41页 |
四、道果 | 第41-43页 |
第四节 “大菩提论” | 第43-48页 |
一、大士行 | 第43-44页 |
二、大士行果 | 第44-48页 |
第三章 王恩洋“人生学”的思想特色 | 第48-54页 |
第一节 推崇先秦儒学,反对宋明理学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融通大小二乘,宗于法相唯识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力倡儒佛互摄,弘扬东方文教 | 第51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