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--土地问题论文

赤峰地区农村土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的问题研究--以巴林左旗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动态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文可能的创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不足之处第19-20页
第2章 农村土地产权与流转的基本范畴和理论第20-25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概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农村土地确权转的基本概念第21页
    2.2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集成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产权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规模经济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地租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制度变迁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委托—代理理论第23-25页
第3章 农村土地确权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联分析第25-34页
    3.1 土地确权对于土地流转的意义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土地流传的重要保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减少土地流转中经营权纠纷起重要作用第27-28页
    3.2 农村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形式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“两权分离”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实践形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“三权分离”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实践形式第29-32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4章 农村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对比分析第34-47页
    4.1 传统土地权属模式下赤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流转方式区域性分布明显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流转总量小规模经营少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认知薄弱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滞后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土地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土地流转的非农化、非粮化倾向较严重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巴林左旗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本情况第38-41页
    4.3 巴林左旗土地确权工作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数据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确权后,土地流转总面积有所增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确权后,流转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确权后,流转形式更加多样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确权后,土地流转的产业去向更加现代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确权后,土地流转服务程序更加系统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确权后,处理土地纠纷更加明细化第45页
    4.4 巴林左旗土地确权工作存在的不足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农民确权意识不强,基层资料收集困难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二轮延保遗留问题,农地纠纷调处难度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农经组织机构不完善,人员配比不足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,配合不密切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基层干部对确权意义认识不到位,工作不积极第46-47页
第5章 土地确权视角下促进土地流转的建议第47-50页
    5.1 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农民产权意识第47页
    5.2 消除制度障碍,统筹城乡发展第47页
    5.3 坚持市场导向,激活农地流转第47-48页
    5.4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,促进农地产权交易第48页
    5.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促进规模经营第48-49页
    5.6 加强农地纠纷仲裁,落实工作经费第49-50页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0-51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作者简历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“钻石模型”的湘西自治州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
下一篇:岳阳鹤龙湖螃蟹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