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外延 | 第13-19页 |
第一节 新媒体内涵与外延 | 第13-15页 |
一、新媒体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二、新媒体的外延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外延 | 第15-16页 |
一、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二、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外延 | 第16页 |
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外延 | 第16-19页 |
一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| 第16-18页 |
二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外延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 | 第19-32页 |
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说明 | 第19-28页 |
一、筛选问卷内容 | 第19页 |
二、选择调查对象 | 第19页 |
三、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| 第19-28页 |
第二节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2页 |
一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围观性 | 第28-29页 |
二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复杂 | 第29-30页 |
三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和非理性参与并存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7页 |
第一节 性别因素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学科类别因素 | 第33页 |
第三节 经济因素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政治面貌因素 | 第34-35页 |
第五节 政治效能感因素 | 第35-36页 |
第六节 参与机制因素 | 第36-37页 |
一、参与渠道 | 第36页 |
二、网络法规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| 第37-43页 |
第一节 个人维度 | 第37-39页 |
一、提升政治素养,增强个人政治责任感 | 第37-38页 |
二、遵守网络规范,确保网络政治参与合法性 | 第38-39页 |
三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,提升网络政治参与内在动力 | 第39页 |
第二节 学校维度 | 第39-40页 |
一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,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| 第39-40页 |
二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,引导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网络道德观念 | 第40页 |
第三节 政府维度 | 第40-43页 |
一、加强政府网络政务建设,保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畅通 | 第40-41页 |
二、健全网络政治参与法律法规体系,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环境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