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8页 |
| 摘要 | 第8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6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9页 |
| ·转基因水稻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| 第18-21页 |
| ·褐飞虱及其为害 | 第21-22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研究概况 | 第22-29页 |
| 第二章 基本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2页 |
| ·养虫设备 | 第29页 |
| ·智能人工气候箱 | 第29页 |
| ·养虫笼 | 第29页 |
| ·养虫玻璃试管 | 第29页 |
| ·吸虫管 | 第29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9-30页 |
| ·供试水稻 | 第29-30页 |
| ·供试昆虫及种群的维持 | 第30页 |
| ·实验仪器和软件系统 | 第30-31页 |
| ·显微镜及其拍照系统 | 第30-31页 |
| ·软件系统 | 第31页 |
| ·实验用试剂的配制 | 第31-32页 |
| ·水稻营养液的配制 | 第31页 |
| ·磷酸缓冲液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稻虱缨小蜂的个体发育过程 | 第32-4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·供试水稻 | 第32页 |
| ·供试昆虫 | 第32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卵的观察 | 第32-33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寄生卵的获得 | 第33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个体发育观察 | 第3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1页 |
| ·卵 | 第33-34页 |
| ·卵的发育 | 第34页 |
| ·幼虫发育 | 第34-36页 |
| ·蛹 | 第36-39页 |
| ·成蜂 | 第39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水稻品系上的发育历期 | 第39-40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体色 | 第40页 |
| ·关于稻虱缨小蜂不同体色种群同一性的验证 | 第40-41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4页 |
| 第四章 转Bt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卵及其稻虱缨小蜂幼期发育的影响 | 第44-6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·供试水稻 | 第44页 |
| ·供试昆虫 | 第44页 |
| ·未被寄生褐飞虱卵的发育情况 | 第44-45页 |
| ·被寄生褐飞虱卵的发育情况 | 第45页 |
| ·蒸馏水培养被寄生褐飞虱卵的发育情况 | 第45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4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5-59页 |
| ·转Bt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卵发育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转Bt基因水稻对被寄生褐飞虱卵发育的影响 | 第46-59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59-61页 |
| 第五章 转Bt基因水稻饲养的褐飞虱卵日龄对稻虱缨小蜂发育的影响 | 第61-7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61-62页 |
| ·供试水稻 | 第61页 |
| ·供试昆虫 | 第61页 |
| ·不同日龄褐飞虱卵的获得 | 第61-62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的寄生及成蜂收集 | 第62页 |
| ·稻虱缨小蜂成虫个体特征的测量 | 第62页 |
| ·褐飞虱卵日龄对稻虱缨小蜂雌性比和产卵量的影响 | 第62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62页 |
| ·结果和分析 | 第62-75页 |
| ·寄生不同日龄的褐飞虱卵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历期的影响 | 第63-66页 |
| ·寄生不同日龄的褐飞虱卵对稻虱缨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 | 第66-72页 |
| ·寄生不同日龄的褐飞虱卵对稻虱缨小蜂雌性比和产卵量的影响 | 第72-75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75-78页 |
| 第六章 总讨论 | 第78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100页 |
| 附录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