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建筑外部装饰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1 绪论 | 第12-21页 |
| 1.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1.1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| 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1.2.1 羌族与羌族文化 | 第13-15页 |
| 1.2.2 羌族建筑 | 第15-16页 |
| 1.2.3 建筑装饰 | 第16页 |
| 1.2.4 传统装饰艺术纹样 | 第16-17页 |
| 1.3 相关概念 | 第17-18页 |
| 1.4 研究对象和调研范围 | 第18-19页 |
| 1.5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| 1.6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1.7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| 1.8 论文框架 | 第21页 |
| 2 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| 第21-29页 |
| 2.1 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 | 第22-24页 |
| 2.1.1 地理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2.1.2 气候特征 | 第23页 |
| 2.1.3 自然资源 | 第23-24页 |
| 2.2 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区的人文环境 | 第24-29页 |
| 2.2.1 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历史文化渊源 | 第24-25页 |
| 2.2.2 宗教信仰 | 第25-28页 |
| 2.2.3 民俗文化 | 第28-29页 |
| 2.2.4 民间艺术 | 第29页 |
| 3 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建筑装饰特点研究 | 第29-54页 |
| 3.1 南北线——岷江上游干流区域 | 第30-41页 |
| 3.1.1 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 | 第30-31页 |
| 3.1.2 屋顶装饰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3.1.3 屋身装饰分析 | 第36-40页 |
| 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3.2 东西线——杂谷脑河、黑水河流域 | 第41-50页 |
| 3.2.1 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 | 第41页 |
| 3.2.2 屋顶装饰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3.2.3 屋身装饰分析 | 第42-48页 |
| 3.2.4 石敢当 | 第48-50页 |
| 小结 | 第50页 |
| 3.3 传统羌族民居与现代羌族民居对比 | 第50-52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| 4 装饰题材研究 | 第54-66页 |
| 4.1 几何纹 | 第55-59页 |
| 4.2 动物纹 | 第59-61页 |
| 4.3 植物纹 | 第61-62页 |
| 4.4 人物 | 第62页 |
| 4.5 器物 | 第62-63页 |
| 4.6 文字 | 第63-64页 |
| 4.7 自然 | 第64-65页 |
| 4.8 宗教 | 第65页 |
| 4.9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5 色彩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5.1 羌族建筑色彩构成 | 第66-67页 |
| 5.2 本章小结 | 第67页 |
| 6 羌族文化与汉藏文化交融在建筑上的体现 | 第67-69页 |
| 6.1 成都平原汉族民居对羌族民居的影响 | 第68页 |
| 6.2 藏族民居对羌族民居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| 6.3 羌族建筑装饰所体现的宗教文化 | 第69页 |
| 7 结论 | 第69-71页 |
| 结束语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