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建我国环境税体系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——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| 第13-16页 |
1.2.3 总结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 文章结构 | 第17-18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环境税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7页 |
2.1 环境税与环境税体系的概念 | 第19页 |
2.2 环境税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2.1 环境税的作用机制 | 第19-20页 |
2.2.2 环境税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 环境税与其他环境政策比较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3.1 环境税与政府管制手段 | 第22-23页 |
2.3.2 环境税与财政补贴手段 | 第23-24页 |
2.3.3 环境税与排污收费手段 | 第24-25页 |
2.3.4 环境税与排污权交易 | 第25-26页 |
2.4 环境税政策的比较优势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27-37页 |
3.1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相关税种 | 第27-31页 |
3.1.1 资源税 | 第28-29页 |
3.1.2 消费税 | 第29-30页 |
3.1.3 车船税 | 第30-31页 |
3.2 即将开征的环境保护税 | 第31-34页 |
3.2.1 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 | 第32-33页 |
3.2.2 环境保护税的征税标准 | 第33页 |
3.2.3 环境保护税的征管模式 | 第33-34页 |
3.3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优惠 | 第34-37页 |
第4章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37-41页 |
4.1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必要性 | 第37-39页 |
4.1.1 防止环境税的功能异变 | 第37页 |
4.1.2 有效筹集环境保护资金 | 第37-38页 |
4.1.3 牢固树立公众环保意识 | 第38-39页 |
4.1.4 加强与国际协作的需求 | 第39页 |
4.2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可行性 | 第39-41页 |
4.2.1 政治和社会基础 | 第39-40页 |
4.2.2 经济和技术基础 | 第40页 |
4.2.3 税制改革的铺垫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的经验借鉴 | 第41-49页 |
5.1 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构建的过程 | 第41-44页 |
5.1.1 丹麦构建环境税体系的措施 | 第41-42页 |
5.1.2 美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措施 | 第42页 |
5.1.3 英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措施 | 第42-43页 |
5.1.4 德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措施 | 第43-44页 |
5.1.5 日本构建环境税体系的措施 | 第44页 |
5.2 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的经验启示 | 第44-49页 |
5.2.1 完善税种,扩大范围 | 第44-47页 |
5.2.2 循序渐进,差别计税 | 第47-48页 |
5.2.3 税收优惠,收入返还 | 第48-49页 |
第6章 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框架设计与实施步骤 | 第49-57页 |
6.1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总体思路 | 第49-51页 |
6.1.1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目标 | 第49页 |
6.1.2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原则 | 第49-50页 |
6.1.3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主要框架 | 第50-51页 |
6.2 我国构建环境税体系的具体内容 | 第51-54页 |
6.2.1 改革现有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 | 第51-52页 |
6.2.2 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种 | 第52-53页 |
6.2.3 建立税式支出制度 | 第53-54页 |
6.2.4 完善其他配套措施 | 第54页 |
6.3 我国构建环境税收体系的实施步骤 | 第54-57页 |
6.3.1 我国构建环境税收体系的初期阶段 | 第55页 |
6.3.2 我国构建环境税收体系的中期阶段 | 第55页 |
6.3.3 我国构建环境税收体系的后期阶段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