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类型与风险防范分析
摘要 | 第4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1. 绪论 | 第16-25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框架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1.6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23-25页 |
2. 第三方移动支付概述 | 第25-30页 |
2.1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含义 | 第25-26页 |
2.2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| 第26-28页 |
2.3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相关政策法规 | 第28-30页 |
3. 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案例分析一以微信支付为例 | 第30-41页 |
3.1 微信支付概述 | 第30-36页 |
3.1.1 微信支付的功能 | 第32-34页 |
3.1.2 微信支付的支付方式 | 第34-35页 |
3.1.3 微信支付安全管理 | 第35-36页 |
3.2 微信支付的风险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2.1 微信支付的合规风险 | 第36-38页 |
3.2.2 微信支付的网络欺诈风险 | 第38页 |
3.2.3 微信支付的技术风险 | 第38-39页 |
3.2.4 微信支付的用户违法犯罪风险 | 第39-40页 |
3.2.5 微信支付的同业竞争风险 | 第40-41页 |
4. 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类型分析 | 第41-52页 |
4.1 外界方面的风险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1.1 政策和法律风险 | 第42-43页 |
4.1.2 网络安全风险 | 第43-44页 |
4.2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方面的风险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2.1 平台管理风险 | 第44-45页 |
4.2.2 平台操作风险 | 第45-46页 |
4.2.3 平台垄断风险 | 第46页 |
4.2.4 平台信用风险 | 第46-47页 |
4.3 行业方面的风险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3.1 行业标准风险 | 第47页 |
4.3.2 市场风险 | 第47-48页 |
4.4 用户方面的风险分析 | 第48-52页 |
4.4.1 用户违法风险 | 第49-50页 |
4.4.2 用户信用风险 | 第50页 |
4.4.3 用户风险意识风险 | 第50-52页 |
5.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建议 | 第52-64页 |
5.1 监管层面 | 第52-55页 |
5.1.1 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 | 第52-53页 |
5.1.2 加强日常监管 | 第53-54页 |
5.1.3 完善相关法律工作 | 第54-55页 |
5.1.4 实施全面监管与动态监管 | 第55页 |
5.1.5 进行居民普法教育 | 第55页 |
5.2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层面 | 第55-61页 |
5.2.1 加强系统支付安全保障 | 第56-57页 |
5.2.2 完善实名认证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| 第57页 |
5.2.3 落实风险提示义务 | 第57页 |
5.2.4 加强信用卡支付管理 | 第57页 |
5.2.5 建立用户信用评价体系 | 第57-58页 |
5.2.6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| 第58页 |
5.2.7 加强员工管理 | 第58-59页 |
5.2.8 严格遵守监管规定 | 第59页 |
5.2.9 建立行业协会 | 第59-61页 |
5.2.10 提高服务质量和进行产品创新 | 第61页 |
5.3 用户层面 | 第61-64页 |
5.3.1 正确认识风险 | 第61-62页 |
5.3.2 注意支付安全 | 第62页 |
5.3.3 增强防骗意识 | 第62页 |
5.3.4 积极进行反馈 | 第62-63页 |
5.3.5 利用法律维权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后记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