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法律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大学生法律心理的基本含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大学生法律心理的构成 | 第11-14页 |
一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| 第12页 |
二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动机 | 第12-13页 |
三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态度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心理的特征及其作用 | 第14-18页 |
一、良好的法律心理是大学生社会法治观念的思想基础 | 第15-16页 |
二、良好的法律心理是大学生评价和影响他人的重要前提 | 第16页 |
三、良好的法律心理是大学生守法行为的基石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法律心理的现状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法律基础知识的不足与法律认知水平的低层次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适实法律动机的缺失与不良法律动机的存在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法律态度的淡漠与法律行为的偏差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法律心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| 第25-32页 |
第一节 中学教育的先天不足和大学法治教育的欠缺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 法治教育理论与法治实践的脱节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| 第28-32页 |
第四章 塑造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具体路径 | 第32-37页 |
第一节 着力推进法治教育入课堂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强化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| 第35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