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1 绪论 | 第13-23页 |
| ·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污染概况 | 第13-15页 |
| ·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我国造纸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| 第14-15页 |
| ·我国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·物理处理法 | 第15页 |
| ·化学处理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物理化学处理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生物处理法 | 第17-19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概述 | 第19-21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的作用机理 | 第19-20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21-23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 | 第21-22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22-23页 |
| 2 制浆造纸废水污染特性分析 | 第23-36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23页 |
| ·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| 第23-24页 |
| 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生物处理前废水污染特性分析 | 第25-30页 |
| ·生物处理前废水的污染特性 | 第25-26页 |
| ·紫外光谱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气相色谱-质谱(GC-MS)联用 | 第28-30页 |
| ·造纸废水污染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变化 | 第30-34页 |
| ·生物处理对废水污染特性的影响 | 第30页 |
| ·紫外光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 | 第32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3 几种造纸生物促生剂组分的研究及处理效果比较 | 第36-52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36-39页 |
| ·试验原料 | 第36-37页 |
| ·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| 第37-38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3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8页 |
| 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组分的研究 | 第39-46页 |
| ·酶用量的确定 | 第39-41页 |
| ·微量元素营养盐用量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| ·赤霉素用量的确定 | 第42-44页 |
| ·黄腐酸用量的确定 | 第44页 |
| ·氮盐用量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| ·磷盐用量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| ·不同生物促生剂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比较 | 第46-50页 |
| ·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| ·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| 4 生物促生剂强化造纸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 | 第52-71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52-55页 |
| ·试验原料 | 第52页 |
| ·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| 第52-5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3-54页 |
| 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工艺参数及其优化 | 第55-60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加入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曝气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温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pH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60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| 第60-65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对MLSS及MLVSS/MLSS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对SV30及SVI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·生物促生剂对活性污泥比好氧速率(SOUR)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| ·生物相镜检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光谱分析 | 第65-69页 |
| ·紫外光谱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6-67页 |
| ·气相色谱-质谱(GC-MS)分析 | 第67-6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·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72页 |
| ·展望 | 第72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8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