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目的、意义以及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3页 |
·新媒体社交 | 第14-18页 |
·新媒体的定义 | 第14页 |
·新媒体的要素 | 第14-15页 |
·新媒体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较 | 第16页 |
·新媒体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·新媒体的监管 | 第17-1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·技术接受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顾客感知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创新扩散理论 | 第20页 |
·有关新媒体社交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模型设计 | 第23-28页 |
·模型的提出 | 第23页 |
·对设计变量的解释说明 | 第23-25页 |
·感知有用性 | 第23-24页 |
·感知易用性 | 第24页 |
·感知价值 | 第24页 |
·相对优越性 | 第24页 |
·用户所在地 | 第24页 |
·对产品创新的接受能力 | 第24-25页 |
·年龄、文化程度、收入水平 | 第25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5-26页 |
·人口统计变量的相关假设 | 第25页 |
·技术接受模型固有变量的相关假设 | 第25-26页 |
·感知价值的相关假设 | 第26页 |
·相对优越性的相关假设 | 第26页 |
·研究变量的定义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| 第28-43页 |
·问卷预调查 | 第28-29页 |
·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| 第29页 |
·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年龄 | 第29页 |
·文化程度 | 第29-30页 |
·收入水平 | 第30页 |
·用户所在地 | 第30页 |
·对产品创新的接受能力 | 第30-31页 |
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| 第31-35页 |
·信度检验 | 第31页 |
·效度检验 | 第31-32页 |
·因子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方差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年龄特征 | 第38页 |
·文化程度 | 第38页 |
·收入水平 | 第38-39页 |
·用户所在地 | 第39页 |
·对产品创新的接受能力 | 第39-40页 |
·结构方程检验 | 第40-43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3-47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3-44页 |
·对策与建议 | 第44-46页 |
·开发有价值的功能或服务来丰富新媒体社交应用使用功能,提高用户的相对优越性 | 第45页 |
·整体提高感知价值给新媒体社交用户带来的效用,降低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 | 第45页 |
·简化操作界面,综合新媒体社交应用功能,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 | 第45-46页 |
·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后记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