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地下水论文

利用反硝化细菌处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第1章 引言第8-15页
   ·我国水体氮素污染的现状第8页
   ·反硝化作用及其好氧反硝化的有关酶第8-9页
     ·硝酸盐还原酶第8-9页
     ·亚硝酸盐还原酶第9页
     ·一氧化氮还原酶第9页
     ·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第9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-11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·环境因子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 ·pH值第11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碳源第12页
     ·盐浓度第12页
   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其危害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-15页
第2章 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第15-25页
   ·前言第15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15-20页
     ·样品来源与培养基第15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15-2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特性的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细菌的鉴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最生长条件第22-24页
   ·讨论第24-25页
第3章 不同环境因子对细菌脱氮作用的影响研究第25-38页
   ·前言第25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测定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6-37页
     ·标准曲线第26-28页
     ·pH对细菌脱氮作用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细菌脱氮作用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·盐浓度对细菌脱氮作用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 ·碳源对细菌脱氮作用的影响第34-37页
   ·讨论第37-38页
第4章 反硝化细菌在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脱氮中的作用第38-43页
   ·前言第38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样品来源及成分第38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氨氮的降解第39页
     ·总氮的降解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硝酸盐的降解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亚硝酸盐的降解第41页
   ·讨论第41-43页
第5章 结论与展望第43-44页
   ·结论第43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9页
附录第49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作者简历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足迹评价研究
下一篇:加工方法对杏浓缩汁品质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