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--工会工作论文

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文献综述第10-18页
 一、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(一) 对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研究第10-12页
  (二)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的研究第12-14页
  (三) 农民工对社会认同的研究第14-15页
 二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(一)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(二) 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第17-18页
绪论第18-22页
 一、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8-19页
  (一) 研究的背景第18页
  (二) 研究的意义第18-19页
 二、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9页
  (一) 研究目的第19页
  (二) 研究思路第19页
 三、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及不足第19-20页
  (一) 研究的重难点第19-20页
  (二) 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第20页
 四、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0-22页
  (一) 文献研究法第20页
  (二) 调查研究法第20页
  (三)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0-21页
  (四)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1-22页
第一章 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重要性第22-28页
 一、农民工的产生及其特征第22-25页
  (一) 我国农民工产生的背景第22-23页
  (二) 我国农民工的特征分析第23-25页
 二、提高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重要意义第25-28页
  (一) 有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群众基础第25-26页
  (二) 有利于凝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第26-27页
  (三) 有利于坚定农民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第27-28页
第二章 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状况第28-36页
 一、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持认同态度第28-30页
  (一)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基本的认知第28-29页
  (二)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比较充足第29-30页
 二、影响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现实问题第30-36页
  (一) 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下第30-31页
  (二) 农民工就业困难第31-32页
  (三) 农民工社会保障差第32-33页
  (四) 农民工融入城市难第33-36页
第三章 导致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-42页
 一、社会对农民工认识的偏见第36-37页
  (一) 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第36页
  (二) 农民工群体中的个别特点与城市间产生矛盾第36页
  (三) 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第36-37页
 二、缺乏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第37页
  (一) 政府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第37页
  (二) 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民工就业体系第37页
 三、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37-39页
  (一) 农民工医保机制尚未建立第38页
  (二) 农民工住房机制不完善第38-39页
  (三) 农民工养老机制未纳入社会统筹第39页
 四、缺乏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引导第39-42页
  (一) 农民工在城镇的定位不明确第39-40页
  (二) 农民工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第40页
  (三) 农民工社会管理机制缺失第40-42页
第四章 增强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对策思考第42-52页
 一、消除社会农民民工认识的偏见,增强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基础第42-43页
  (一) 加强舆论引导,消除社会偏见第42页
  (二) 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第42-43页
  (三) 农民工团体及精英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为改变农民工的形象而努力第43页
 二、完善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的相关,创建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环境条件第43-45页
  (一) 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的完善,坚定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43-44页
  (二) 完善农民工就业市场,积极化解农民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第44-45页
 三、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,提升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第45-49页
  (一) 注重改善农民工的务工环境第45-46页
  (二) 多措并举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第46-49页
 四、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引导,激发农民工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积极性第49-52页
  (一) 解决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第49-50页
  (二) 鼓励农民工有序合理的政治参与第50页
  (三) 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管理机制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8页
致谢第58-60页
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权力制约视角下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研究
下一篇: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