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(一) 选题依据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意义、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三) 研究的重难点、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一、权力制约与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 | 第14-22页 |
(一) 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的内涵、特点 | 第14-17页 |
1. 反腐败群众监督的内涵、特点 | 第14-16页 |
2. 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的内涵、特点 | 第16-17页 |
(二) 权力制约与反腐败群众监督(机制)的关系 | 第17-19页 |
1. 权力制约与反腐败群众监督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2. 权力制约与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(三) 反腐败群众监督的意义 | 第19-22页 |
1. 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| 第19-20页 |
2. 有利于促进权力正常运行 | 第20页 |
3. 有利于提高执政效能 | 第20-22页 |
二、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建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2-30页 |
(一) 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建设的成就 | 第22-24页 |
1. 群众监督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| 第22页 |
2. 群众监督相关体制逐步完善 | 第22-23页 |
3. 群众监督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 | 第23页 |
4. 群众监督的正常运行基本实现 | 第23-24页 |
(二) 权力制约视角下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0页 |
1. 群众的监督意识不强 | 第24-25页 |
2. 群众监督渠道不畅 | 第25-27页 |
3. 群众监督处置不力 | 第27-28页 |
4. 群众监督的地位弱化 | 第28-30页 |
三、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0-36页 |
(一) 群众监督缺乏权力是根本原因 | 第30页 |
(二) 群众监督主体整体素质不高是直接原因 | 第30-31页 |
1. 认知水平不高 | 第30-31页 |
2. 法律素养不够 | 第31页 |
3. 业务能力不强 | 第31页 |
(三) 群众监督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制度原因 | 第31-33页 |
1. 群众监督政策多法律少 | 第32页 |
2. 专门监督法缺失 | 第32页 |
3. 政策法规重实体轻程序 | 第32-33页 |
(四) 群众监督的组织不完善是体制原因 | 第33-34页 |
1. 缺乏独立的反腐败群众监督组织 | 第33页 |
2. 监督力量没有完全纳入反腐败监督体系 | 第33-34页 |
(五) 保障手段不完备是机制原因 | 第34-36页 |
1. 激励机制不健全 | 第34-35页 |
2. 保护机制不完善 | 第35页 |
3. 反馈机制不完全 | 第35-36页 |
四、健全和完善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的对策 | 第36-48页 |
(一) 加强宣传教育 | 第36-38页 |
1. 加强宣传 | 第36-37页 |
2. 强化教育 | 第37-38页 |
(二) 完善群众监督组织 | 第38-39页 |
(三) 健全群众监督制度 | 第39-41页 |
1. 完善实体制度 | 第40-41页 |
2. 健全程序制度 | 第41页 |
(四) 落实群众监督保障机制 | 第41-43页 |
1. 完善群众监督激励机制 | 第42页 |
2. 健全群众监督保护机制 | 第42页 |
3. 完善群众监督反馈机制 | 第42-43页 |
(五) 强化群众监督联系机制 | 第43-48页 |
1. 强化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联系 | 第43-44页 |
2. 促进群众监督与与人大监督联系 | 第44页 |
3. 加强群众监督与司法监督联系 | 第44-45页 |
4. 增强群众与纪检监察部门联系 | 第45页 |
5. 加强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联系 | 第45-48页 |
结束语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