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评价研究--以苏州市的实践为例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耕地(农地)生态补偿研究 | 第10页 |
·国内耕地生态补偿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5-23页 |
·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耕地 | 第15页 |
·耕地生态价值(效益) | 第15-16页 |
·生态补偿 | 第16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 | 第16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·公共物品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外部性理论 | 第17页 |
·生态系统及其服务价值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8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 | 第18-23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19-23页 |
3 国外耕地(农地)生态补偿实践的经验借鉴 | 第23-27页 |
·欧盟农业生态补偿实践 | 第23页 |
·美国农业生态补偿实践 | 第23-24页 |
·日本农业生态补偿实践 | 第24-25页 |
·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5-27页 |
4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设计 | 第27-37页 |
·补偿主体 | 第27-30页 |
·国内外生态补偿主体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我国耕地生态补偿主体的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补偿对象 | 第30-32页 |
·补偿标准 | 第32-33页 |
·补偿方式 | 第33页 |
·补偿效率 | 第33-37页 |
5 苏州市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分析 | 第37-47页 |
·总体概况 | 第37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37-38页 |
·政策实施概况 | 第38-39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主体 | 第39-40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对象 | 第40-41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标准 | 第41-43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方式 | 第43-44页 |
·耕地生态补偿效果评价 | 第44页 |
·完善苏州市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对策建议 | 第44-47页 |
·探索多元化的耕地生态补偿主体 | 第44-45页 |
·界定明确的耕地生态补偿对象 | 第45页 |
·制定合理的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 | 第45-46页 |
·采用多样化的耕地生态补偿方式 | 第46页 |
·建立完善的耕地生态补偿评价体系 | 第46-47页 |
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47-5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7-48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48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