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柳分化及其性别决定的基因组学基础
| 致谢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9-33页 |
| ·古多倍化事件 | 第9-10页 |
| ·古多倍化后物种的分化及基因组进化 | 第10-15页 |
| ·染色体重排的分类 | 第10-11页 |
| ·染色体重排导致物种形成的模型 | 第11-15页 |
| ·杨属和柳属植物简介 | 第15-16页 |
| ·杨柳物种进化研究进展 | 第16-22页 |
| ·形态学研究 | 第16-19页 |
| ·基因组学研究 | 第19-22页 |
| ·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研究物种进化 | 第22-23页 |
| ·基因组内比较分析 | 第22页 |
| ·基因组间比较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植物性别决定机制 | 第23-29页 |
| ·植物性别表型 | 第24页 |
| ·植物性别进化 | 第24-27页 |
| ·植物性别决定机制 | 第27-29页 |
| ·植物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| 第29-30页 |
| ·杨柳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进展 | 第3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0-31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31-33页 |
| ·杨柳物种分化研究的内容 | 第31页 |
| ·杨柳性别决定机制研究的内容 | 第31-33页 |
| 第二章 杨柳物种分化的基因组学基础 | 第33-7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4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4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34页 |
| ·基因组DNA提取 | 第34-35页 |
| ·AFLP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·遗传图谱构建 | 第38-39页 |
| ·染色体组装 | 第39-41页 |
| ·杨、柳基因组内及基因组间比较分析 | 第41页 |
| ·SSR标记验证杨、柳染色体间重排事件 | 第41-4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3-73页 |
| 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43页 |
| ·AFLP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遗传图谱构建 | 第46-55页 |
| ·柳树染色体组装 | 第55-64页 |
| ·杨、柳基因组内比较分析 | 第64-69页 |
| ·杨、柳基因组间比较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SSR标记验证杨、柳染色体间重排事件 | 第70-73页 |
| ·讨论 | 第73-76页 |
| 第三章 杨柳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 | 第76-92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78-79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78页 |
| ·簸箕柳性别性状调查及偏分离分析 | 第78页 |
| ·性别决定基因定位 | 第78页 |
| ·标记分布分析 | 第78页 |
| ·杨树和柳树性染色体比较分析 | 第78页 |
| ·性别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的查找 | 第78-7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79-89页 |
| ·簸箕柳性别性状调查及偏分离分析 | 第79页 |
| ·性别基因的定位及标记分布分析 | 第79-82页 |
| ·杨树和柳树性染色体比较分析 | 第82-84页 |
| ·性别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的查找 | 第84-89页 |
| ·讨论 | 第89-92页 |
| 第四章 论文总结 | 第92-95页 |
| ·论文总结 | 第92-93页 |
| ·杨柳物种分化部分论文的总结 | 第92页 |
| ·杨柳性别决定机制部分论文的总结 | 第92-93页 |
| ·工作中待解决的问题 | 第93页 |
| ·杨柳物种分化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 | 第93页 |
| ·杨柳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 | 第93页 |
| ·前景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5-9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6-107页 |
| 附表 | 第107-120页 |
| 附图 | 第120-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