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选题的意义 | 第10页 |
| ·新型城镇化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1-15页 |
| 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| ·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8页 |
| 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·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| 第19页 |
| ·人口迁移理论 | 第19-20页 |
| ·城市发展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政府介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及职能定位 | 第21-25页 |
| ·政府介入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| 第21-22页 |
| ·政府干预理论 | 第21页 |
| ·政府职能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政府介入新型城镇化的现实依据 | 第22-24页 |
| ·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来看需要运用财政政策来支持 | 第22-23页 |
| ·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运用财政政策来解决 | 第23-24页 |
| ·新型城镇化中政府的职能定位 | 第24-25页 |
| 第四章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| 第25-48页 |
| ·内蒙古城镇化水平 | 第25-29页 |
| ·发展速度相对较慢,各盟市发展不平衡 | 第25-27页 |
| ·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 | 第27-28页 |
| ·城镇化与非农业化协调发展 | 第28-29页 |
| ·内蒙古城镇化质量 | 第29-37页 |
| ·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37-48页 |
| ·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| 第37-38页 |
| ·实证检验 | 第38-45页 |
| ·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第五章 内蒙古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行财政政策 | 第48-54页 |
| ·内蒙古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行财政政策 | 第48-50页 |
| ·财政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| 第48页 |
| ·积极发挥县域财政的作用,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 | 第48-49页 |
| ·设立财政综合奖补资金,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要 | 第49页 |
| ·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,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| 第49页 |
| ·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,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平等义务教育 | 第49-50页 |
| ·财政支持内蒙古新型城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4页 |
| ·城建规划不科学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| 第50页 |
| ·融资机制不够灵活 | 第50-51页 |
| ·政府盲目投资建设 | 第51页 |
| ·传统城镇化过分依赖土地财政 | 第51页 |
| ·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依然偏低 | 第51-52页 |
| ·城镇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,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| 第52-54页 |
| 第六章 国外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| 第54-58页 |
| ·美国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| 第54-55页 |
| ·日本财政政策对城镇化的支持 | 第55-56页 |
| ·亚洲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财政政策 | 第56页 |
| ·国外经验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| 第56-58页 |
| 第七章 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| 第58-64页 |
| ·拓宽财政的融资渠道 | 第58-59页 |
| ·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 | 第59-60页 |
| ·增大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的治理及保护 | 第59页 |
| ·加强对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| 第59页 |
| ·加大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 | 第59-60页 |
| ·提高就业财政补助支出,为居民就业提供支持 | 第60页 |
| 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合理把握政府职能定位 | 第60页 |
| ·通过税制深层次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| 第60-62页 |
| ·构建合理的地方税体系 | 第60-61页 |
| ·税收体制向以城镇市民为基准的城镇征税体制转型 | 第61页 |
| ·完善税收征管机制 | 第61-62页 |
| ·调整税收优惠体系 | 第62页 |
| ·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其他制度机制 | 第62-64页 |
| ·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| 第62-63页 |
| ·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67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