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叶菊PCFH基因对花青素苷合成及花色的影响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34页 |
·花色及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| 第12-22页 |
·花色 | 第12页 |
·花色素的类群 | 第12-13页 |
·花青素苷的结构和功能 | 第13-15页 |
·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 | 第15-20页 |
·影响花青素呈色的其它因素 | 第20-22页 |
·蓝色花形成关键基因F3’5’H功能研究进展 | 第22-30页 |
·F3’5’H基因在蓝色花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| 第22页 |
·F3’5’H基因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F3’5’H基因的表达与花青素呈色 | 第25页 |
·F3’5’H基因的功能鉴定 | 第25-28页 |
·菊科植物F3’5’H基因分离和功能研究 | 第28-30页 |
·观赏植物蓝色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| 第30-31页 |
·本研究的设计思想 | 第31-33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设计及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33-34页 |
2 瓜叶菊舌状花中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分析 | 第34-4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8页 |
·植物材料及花序发育过程中各级别的划分 | 第34-36页 |
·瓜叶菊表型测定方法 | 第36页 |
·瓜叶菊舌状花中类黄酮的提取 | 第36页 |
·瓜叶菊舌状花中类黄酮含量测定 | 第36-37页 |
·瓜叶菊舌状花花青素苷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瓜叶菊花序发育过程中表型变化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瓜叶菊舌状花中黄素和花青素苷含量变化情况 | 第40-42页 |
·瓜叶菊舌状花中花青素苷成分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3 瓜叶菊蓝色花形成关键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46-5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0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46页 |
·舌状花总RNA的提取 | 第46-48页 |
·cDNA的合成 | 第48-49页 |
·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瓜叶菊RNA提取 | 第50页 |
·cDNA的β-actin基因检测 | 第50-51页 |
·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模式 | 第51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4页 |
·PCFH基因在蓝色瓜叶菊形成中的作用 | 第52-53页 |
·瓜叶菊PCFH基因功能的推测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4 转PCFH基因烟草T_0代植株分析 | 第55-7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5-62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55页 |
·菌株及质粒 | 第55页 |
·农杆菌工程菌液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·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程序 | 第56-57页 |
·抗性苗的PCR及RT-PCR筛选 | 第57-60页 |
·转PCFH基因烟草植株的栽培 | 第60页 |
·烟草花色表型的测定 | 第60-61页 |
·烟草花冠中花青素苷的提取及测定 | 第61-6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2-74页 |
·农杆菌菌液培养及检测 | 第62-63页 |
·抗生素阳性苗的获得 | 第63-64页 |
·抗生素阳性苗的PCR检测 | 第64-66页 |
·PCR阳性苗的RT-PCR检测结果 | 第66-68页 |
·转基因烟草T_0代植株栽培 | 第68页 |
·转基因烟草花色表型改变情况 | 第68-70页 |
·烟草花冠中花青素苷HPLC分析方法的优化 | 第70-71页 |
·转基因烟草花青素苷成分及含量变化 | 第71-74页 |
·讨论 | 第74-75页 |
·转化过程中农杆菌污染的控制 | 第74页 |
·外源PCFH基因对烟草中飞燕草素合成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外源PCFH基因烟草花色表型的影响 | 第75页 |
·小结 | 第75-77页 |
5 转PCFH基因烟草T_1代植株分析 | 第77-90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77-82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77页 |
·T_0代种子抗生素筛选 | 第77页 |
·T_1代植株外源基因检测 | 第77-81页 |
·T_1代植株的栽培 | 第81页 |
·T_1代植株花色表型分析 | 第81-82页 |
·T_1代植株花冠中花青素苷分析 | 第8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2-88页 |
·T_1代植株的筛选 | 第82-83页 |
·T_1代植株中外源基因PCFH鉴定 | 第83-86页 |
·T_1代植株的扩繁和栽培 | 第86页 |
·T_1代植株的表型分析 | 第86-87页 |
·T_1代植株花冠中花青素苷成分及含量分析 | 第87-88页 |
·T_1代植株花色变化情况 | 第88页 |
·讨论 | 第88-89页 |
·小结 | 第89-90页 |
6 PCFH基因原核表达体系的初步筛选 | 第90-10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90-9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90页 |
·序列分析软件 | 第90-91页 |
·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91-94页 |
·转化菌株 | 第94页 |
·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94-95页 |
·目的蛋白的SDS-PAGE检测 | 第95-9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96-106页 |
·序列分析及引物设计 | 第96-99页 |
·不同长度PCFH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99-103页 |
·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| 第103-106页 |
·讨论 | 第106页 |
·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7 结论 | 第107-109页 |
8 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22页 |
附录 | 第122-13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30-131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31-13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32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-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