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造林学、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--特殊地区造林论文--盐碱地造林论文

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10页
1. 前言第10-2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盐渍土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1-14页
     ·盐渍土的概念及类型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盐碱土分布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滨海盐碱土的特征第14页
   ·国内外滨海盐碱地治理技术进展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·滨海农业生态工程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·沿海林业生态工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·水利工程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·生物改良技术及生物工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化学改良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·盐碱土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第21-23页
2. 研究区概况第23-28页
   ·地理位置第23-24页
   ·地质地貌第24页
   ·水文与水资源第24-25页
   ·气候第25页
   ·土壤第25-27页
   ·植被第27页
   ·社会经济概况第27-28页
3. 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-30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8页
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28-30页
4. 研究区立地条件和植被群落特征第30-39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3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调查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·立地类型的划分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·植物群落与立地类型的关系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立地类型的盐碱地造林意见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37-39页
5. 滨海盐碱土水盐动态研究第39-49页
     ·水盐运动大田试验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·滨海盐碱地盐分运动的室内模拟试验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·结论第47-49页
6. 引种筛选及适应性研究第49-60页
     ·引种选择的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造林树种的调查与筛选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引种适应性试验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·胡杨在滨海盐碱地适应性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·10种园林绿化树种在滨海盐碱地的适应性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柽柳种在滨海盐碱地的适应性第58-60页
7. 造林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效果第60-85页
     ·铺设隔盐层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·材料与设计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·结论第66页
     ·表面覆盖第66-75页
    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·结论第75页
     ·集雨技术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76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·结论第80页
     ·暗管排水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·土工排水体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83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·结论第84-85页
8. 滨海盐碱地造林优化技术模式与效果分析第85-109页
     ·优化技术模式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·减蒸促排造林技术模式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·集雨阻盐防蒸造林技术模式第86-87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·试验布设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·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8-89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89-108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季节性动态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·对土壤剖面盐分和水分的影响第91-93页
     ·对树种光合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第93-102页
       ·模式的造林效果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离子组成的变化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养分的变化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08-109页
9. 结论与讨论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区立地条件和植被群落特征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·滨海盐碱土水盐运动研究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·引种筛选和适应性研究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·关键造林技术措施和应用效果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·滨海盐碱地造林优化技术模式及效果分析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112-113页
附录第113-116页
参考文献第116-122页
个人简介第122-123页
导师简介第123-124页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24-125页
致谢第125页

论文共1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
下一篇:瓜叶菊PCFH基因对花青素苷合成及花色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