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矿用人车行驶平顺性的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悬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| 第10-11页 |
| ·车辆行驶平顺性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车辆行驶平顺性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基于平顺性的悬架多参数优化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近似建模理论在悬架优化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车辆四自由度悬架参数优化 | 第17-35页 |
| ·粒子群算法 | 第17-21页 |
| ·PSO 算法基本原理 | 第17-19页 |
| ·PSO 算法参数设置 | 第19-20页 |
| ·基于 MATLAB 的 SPSO 算法实现 | 第20-21页 |
| ·车辆四自由度振动模型 | 第21-27页 |
| ·路面激励建模 | 第21-23页 |
| ·悬架系统四自由度振动模型 | 第23-27页 |
| ·四自由度悬架优化的数学模型 | 第27-29页 |
| ·优化设计变量 | 第27页 |
| ·优化目标函数 | 第27-28页 |
| ·优化约束条件 | 第28-29页 |
| ·优化数学模型及其转化 | 第29页 |
| ·基于 SPSO 算法的悬架参数优化与分析 | 第29-34页 |
| ·优化初始条件确定 | 第29-31页 |
| ·优化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3章 粒子群算法改进研究 | 第35-51页 |
| ·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| 第35-46页 |
| ·惯性权值调整策略 | 第36-39页 |
| ·超出边界粒子速度、位置选择 | 第39-41页 |
| ·混沌粒子群算法(CPSO) | 第41-44页 |
| ·CPSO 算法局部邻域的选择 | 第44-46页 |
| ·基于改进 PSO 的悬架多参数优化 | 第46-50页 |
| ·优化初始条件确定 | 第46页 |
| ·优化结果分析 | 第46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4章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车辆七自由度悬架参数优化 | 第51-77页 |
| ·车辆七自由度振动模型 | 第51-59页 |
| ·双轮辙路面激励模型 | 第51-55页 |
| ·整车七自由度振动模型 | 第55-59页 |
| ·悬架参数灵敏度分析 | 第59-64页 |
| ·灵敏度分析方法概述 | 第60-61页 |
| ·设计变量 | 第61页 |
| ·目标函数 | 第61-62页 |
| ·DOE 结果分析 | 第62-64页 |
| ·基于响应面法的近似建模 | 第64-70页 |
| ·响应面方法概述 | 第64-67页 |
| ·响应面方法近似建模 | 第67-68页 |
| ·近似建模结果 | 第68-69页 |
| ·近似模型误差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悬架参数优化 | 第70-76页 |
| ·优化初始条件确定 | 第70-72页 |
| ·优化结果与分析 | 第72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第5章 试验验证与分析 | 第77-86页 |
| ·车辆平顺性试验方案 | 第77-80页 |
| ·随机路面试验 | 第77-78页 |
| ·脉冲路面试验 | 第78-79页 |
| ·测试仪器准备 | 第79-80页 |
| ·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处理 | 第80-85页 |
| ·随机路面试验下的车身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| 第80-83页 |
| ·脉冲路面试验下车身最大加速度响应 | 第83-8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| 结论 | 第86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| 附录 | 第92-9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95-96页 |
| 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