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序言 | 第9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·心理健康标准 | 第12页 |
·成瘾与网络成瘾 | 第12-16页 |
·成瘾 | 第12-13页 |
·网络成瘾 | 第13-16页 |
·人格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人格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·人格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网络成瘾与人格关系 | 第18-20页 |
·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| 第20-24页 |
·网络成瘾的原因 | 第20-21页 |
·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第3章 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·研究被试 | 第24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24-27页 |
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(修订版) | 第24-25页 |
·症状自评量表 | 第25-26页 |
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(16PF) | 第26-27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7-28页 |
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| 第28-39页 |
·大学新生网络成瘾情况 | 第28-30页 |
·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基本情况 | 第28页 |
·不同性别的IAD组大学新生的网络成瘾差异分析结果 | 第28-29页 |
·是否独生子女的IAD组大学新生的网络成瘾差异分析结果 | 第29页 |
·不同学业水平的IAD组与非IAD组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差异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是否参加社团的IAD组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差异分析 | 第30页 |
·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| 第30-31页 |
·IAD组与非IAD组大学新生SCL-90各因子得分差异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IAD组与非IAD组大学新生 16PF各因素得分差异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性别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·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是否独生子女的关系 | 第34页 |
·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水平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·大学新生网络成瘾与是否参加社团的关系 | 第35页 |
·网络成瘾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| 第35页 |
·网络成瘾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 | 第35-36页 |
·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| 第36-38页 |
·本研究不足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附录:调查问卷 | 第43-58页 |
附录一: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| 第43-44页 |
附录二:症状自评量表(SCL-90) | 第44-48页 |
附录三:卡特尔十六因素人格测试(16PF) | 第48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