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缩略语表(Abbreviation) | 第11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·HPS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HPS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| 第12页 |
·HPS致病机制 | 第12-13页 |
·细菌转化方法 | 第13-17页 |
·细菌的电转化 | 第13-14页 |
·细菌的自然转化 | 第14-16页 |
·限制修饰系统 | 第16-17页 |
·自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血清抗性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·细菌血清抗性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·副猪嗜血杆菌血清抗性 | 第18-19页 |
·抗吞噬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细菌抗吞噬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·副猪嗜血杆菌抗吞噬研究 | 第21-22页 |
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3-28页 |
·菌株和细胞 | 第23页 |
·相关质粒 | 第23页 |
·试剂和试剂盒 | 第23-24页 |
·培养基及抗生素的配制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25-26页 |
·引物 | 第26-28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8-39页 |
·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| 第28-29页 |
·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29-32页 |
·重组质粒的大量制备和电转化 | 第32-33页 |
·重组质粒的自然转化和缺失株的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缺失株的Southern Blot | 第34-36页 |
·RT-PCR及RQ-PCR | 第36-37页 |
·血清抗性试验 | 第37页 |
·吞噬试验 | 第37-39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9页 |
·缺失株的构建 | 第39-41页 |
·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39-40页 |
·缺失株的PCR鉴定 | 第40-41页 |
·基于甲基化的自然转化方法改进 | 第41-44页 |
·验证载体质粒与USS序列对自然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DNA甲基化修饰对自然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at2、at3 缺失株的Southern bolt鉴定与极性效应的验证 | 第44-45页 |
·at2、at3 缺失株的Southern bolt | 第44-45页 |
·RT-PCR验证极性效应 | 第45页 |
·at2、at3 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研究 | 第45-46页 |
·at2、at3 缺失株的生长曲线 | 第45-46页 |
·at2、at3 基因功能研究 | 第46-47页 |
·血清抗性试验 | 第46-47页 |
·吞噬试验 | 第47页 |
·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PCR | 第47-49页 |
5 讨论 | 第49-53页 |
·基于甲基化修饰自然转化方法的改进 | 第49-51页 |
·穿梭质粒pSHK3 能够用于HPS的自然转化 | 第49页 |
·DNA甲基化修饰能够显著提高HPS自然转化效率 | 第49-51页 |
·at2、at3 的功能研究 | 第51-53页 |
6 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