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文物考古论文--美术考古论文--古绘画论文

敦煌藏经洞山土绘画品研究史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1页
 第一节 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第9-11页
 第二节 基本资料与研究现状第11-18页
  一、基本资料第11-14页
  二、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第三节 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8-21页
第二章 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的发现与流布(1900年—1915年)第21-43页
 第一节 藏经洞绘画品的发现与早期流散(1900年—1907年)第21-29页
  一、王道士与藏经洞绘画品的发现第21-25页
  二、藏经洞绘画品的早期流散第25-29页
 第二节 海外绘画品藏品的形成(1907年—1915年)第29-41页
  一、中亚考察的兴起第29-32页
  二、斯坦因与英、印藏品的形成第32-35页
  三、伯希和与法国藏品的形成第35-38页
  四、藏经洞文物的东运与俄国藏品的形成第38-41页
 第三节 小结第41-43页
第三章 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研究的兴起及演进(1903年—1949年)第43-107页
 第一节 我国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报道、出版与早期研究第43-57页
  一、我国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报道第43-48页
  二、我国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调查与出版第48-52页
  三、我国学者对绘画品的研究第52-57页
 第二节 英国和法国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整理与研究第57-80页
  一、英藏敦煌绘画品的保存、分配与修复第57-60页
  二、英藏敦煌绘画品目录的整理与出版第60-67页
  三、英国学者对绘画品的研究第67-71页
  四、宾雍、格雷等人对敦煌绘画品的宣传第71-75页
  五、敦煌绘画品入藏对英国中国绘画研究产生的影响第75-77页
  六、法国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整理与研究第77-80页
 第三节 日本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调查、临摹与研究第80-107页
  一、日本敦煌学的产生及日本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调查与临摹第80-84页
  二、日本学者的研究第84-90页
  三、中日两国学人对敦煌绘画品不同态度之比较第90-107页
第四章 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研究的兴盛(1949年—2000年上)第107-136页
 第一节 敦煌绘画品资料的公布与我国学者的调查第107-113页
  一、1949-2000年间敦煌绘画品资料的公布第107-110页
  二、我国学者对敦煌绘画品的调查第110-113页
 第二节 敦煌白画及相关课题第113-136页
  一、《敦煌白画》及白画资料的汇集分类第113-116页
  二、敦煌画稿研究第116-119页
  三、劳度叉斗圣变相研究的发起与展开第119-125页
  四、对白画的综合研究第125-130页
  五、相关卷号研究第130-136页
第五章 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研究的兴盛(1949年—2000年下)第136-194页
 第一节 观音菩萨图像研究第136-159页
  一、水月观音图像第136-140页
  二、千手千眼观音图像第140-142页
  三、不空羂索观音图像第142-143页
  四、观音经变与观音普门品变第143-144页
  五、观音图像综合研究第144-159页
 第二节 地藏图像及行脚僧图研究第159-171页
  一、地藏图像第159-167页
  二、行脚僧图第167-171页
 第三节 净土图像研究第171-180页
  一、西方净土图像第171-174页
  二、药师图像第174-180页
 第四节 尊像图研究第180-183页
  一、文殊菩萨图像第180-181页
  二、毗沙门天王图像第181-183页
 第五节 父母恩重经变图、瑞像图、炽盛光佛变相图研究第183-190页
  一、父母恩重经变图像第183-185页
  二、瑞像图第185-188页
  三、炽盛光佛变相图第188-190页
 第六节 其他研究第190-194页
  一、妆容服饰第190-191页
  二、佛传图第191-192页
  三、幡幢第192页
  四、综合研究第192-194页
第六章 余论第194-196页
附录第196-266页
 一、二十世纪敦煌藏经洞出绘画品研究论著目录第196-207页
 二、散藏敦煌文献中的敦煌绘画品目录第207-247页
 三、英、印藏敦煌绘画品图版对照表第247-254页
 四、吉美博物馆藏敦煌绘画品图版对照表第254-266页
表格目录第266-267页
参考文献第267-279页
后记第279页

论文共2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iR-150/miR-504/miR-519d靶向抑制c-FLIP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、凋亡和自噬的研究
下一篇:军阀时代—清末民国新疆的政治变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