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生物学《稳态与环境》模块个性化教学设计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部分 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 课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二、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概况分析 | 第8-10页 |
(一) 我国个性化教育思想的萌芽 | 第8-9页 |
(二) 外国个性化教育思想的萌芽 | 第9页 |
(三) 个性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三、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四、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| 第11-12页 |
(一) 研究的方法 | 第11页 |
(二) 研究的思路 | 第11-12页 |
第二部分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| 第12-14页 |
一、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(一) 个性化教学 | 第12页 |
(二) 个性化教学设计 | 第12页 |
(三) 生物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| 第12-13页 |
二、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| 第13-14页 |
(一)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13页 |
(二)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3-14页 |
第三部分 《稳态与环境》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过程 | 第14-18页 |
一、 内容分析 | 第14页 |
(一) 地位作用分析 | 第14页 |
(二) 知识内容分析 | 第14页 |
(三) 学习意义分析 | 第14页 |
二、 学生分析 | 第14-15页 |
三、 课型分析 | 第15-16页 |
(一) 理论课 | 第15-16页 |
(二) 实验课 | 第16页 |
(三) 实习课 | 第16页 |
四、 教学过程分析 | 第16-18页 |
第四部分 《稳态与环境》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 | 第18-37页 |
一、 理论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 | 第18-33页 |
二、 实验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 | 第33-35页 |
三、 实习课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 | 第35-37页 |
第五部分 结语 | 第37-38页 |
一、 结果和结论 | 第37页 |
二、 创新点 | 第37-38页 |
注释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附录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