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河4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气方案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| ·缝洞型油藏开发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| ·缝洞型油藏流动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塔河4区开发特征及注气试验研究 | 第17-30页 |
| ·开发特征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开发阶段 | 第17页 |
| ·目前开发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目前开发难点 | 第18-19页 |
| ·单元地质动态及注气试验分析 | 第19-29页 |
| ·选井原则 | 第19页 |
| ·单元地质特征及生产动态 | 第19-24页 |
| ·注气现场影响因素评价 | 第24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单井地质模型完善 | 第30-42页 |
| ·网格建立 | 第30-31页 |
| ·模型粗化 | 第31-32页 |
| ·属性模型修正 | 第32-40页 |
| ·前期模型的不足之处 | 第32页 |
| ·缺失测井曲线孔隙度属性求取 | 第32-37页 |
| ·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0页 |
| ·模型完善 | 第40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4章 单井注气数值模拟研究 | 第42-61页 |
| ·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| 第42-45页 |
| ·常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·目前常用商业数值模拟软件的缺陷 | 第43页 |
| ·等效数值模拟 | 第43-45页 |
| ·油藏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45页 |
| ·流体相态拟合 | 第45-50页 |
| ·取样点原油组分特征 | 第45-46页 |
| ·EOS方程优选 | 第46页 |
| ·油藏流体组分劈分 | 第46-47页 |
| ·油藏流体PVT实验拟合 | 第47-49页 |
| ·相对渗透率曲线 | 第49-50页 |
| ·单井历史拟合与储量拟合 | 第50-53页 |
| ·剩余油特征分析 | 第53-58页 |
| ·平面剩余油分布 | 第54-55页 |
| ·剖面剩余油分布 | 第55-58页 |
| ·注气机理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5章 注采参数优化及注气方案设计 | 第61-95页 |
| ·开发方式对比 | 第61-66页 |
| ·TK404井开发方式对比 | 第61-64页 |
| ·T416井开发方式对比 | 第64-66页 |
| ·注气时机的选择 | 第66-73页 |
| ·TK404井注气时机 | 第66-70页 |
| ·T416井注气时机 | 第70-73页 |
| ·注气量的选择 | 第73-78页 |
| ·TK404井注气量 | 第74-76页 |
| ·T416井注气量 | 第76-78页 |
| ·注采比的选择 | 第78-82页 |
| ·TK404井注采比 | 第78-80页 |
| ·T416井注采比 | 第80-82页 |
| ·焖井时间的选择 | 第82-86页 |
| ·TK404井焖井时间 | 第82-84页 |
| ·T416井焖井时间 | 第84-86页 |
| ·开井工作制度 | 第86-90页 |
| ·TK404井开井工作制度 | 第86-89页 |
| ·T416井开井工作制度 | 第89-90页 |
| ·注气实施方案 | 第90-94页 |
| ·注气方案及产量预测 | 第90-92页 |
| ·注气动态预测 | 第92-9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|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95-97页 |
| ·结论 | 第95-96页 |
| ·建议 | 第96-97页 |
| 致谢 | 第97-9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8-10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