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网络分析中的隐私保护问题:去匿名化与无缝隐私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主要符号对照表 | 第7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在线社交网络的兴起 | 第8-9页 |
| ·社交网络分析与隐私保护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0-14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10-11页 |
| ·问题介绍 | 第11-14页 |
| ·主要贡献 | 第14-15页 |
| ·章节组织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研究现状及相关工作 | 第16-28页 |
| ·本章引言 | 第16页 |
| ·去匿名化 | 第16-24页 |
| ·去匿名化问题的模型 | 第18-21页 |
| ·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基于属性特征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基于混合特征的方法 | 第24页 |
| ·匿名化 | 第24-26页 |
| ·差分隐私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动态社交网络的去匿名化 | 第28-41页 |
| ·本章引言 | 第28-30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30-32页 |
| ·动态社交网络 | 第30页 |
| ·连续发布 | 第30-31页 |
| ·攻击模型 | 第31-32页 |
| ·贯穿和贯射 | 第32-34页 |
| ·去匿名化 | 第34-38页 |
| ·核贯射的构造 | 第35页 |
| ·贯射的迭代扩展 | 第35-36页 |
| ·节点匹配 | 第36-38页 |
| ·实验与评估 | 第38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4章 匿名社交网络的演化分析 | 第41-51页 |
| ·本章引言 | 第41-43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43页 |
| ·关联重建 | 第43-47页 |
| ·核贯射的构造 | 第44-45页 |
| ·贯射的迭代扩展 | 第45-47页 |
| ·实验与评估 | 第47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第5章 交互式子图分析与无缝隐私 | 第51-69页 |
| ·本章引言 | 第51-54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54-57页 |
| ·预备知识 | 第54-55页 |
| ·子图计数查询 | 第55-56页 |
| ·图的重构攻击 | 第56-57页 |
| ·无缝隐私 | 第57-60页 |
| ·攻击者建模 | 第57-58页 |
| ·无缝查询 | 第58-59页 |
| ·无缝隐私 | 第59-60页 |
| ·实现无缝隐私 | 第60-62页 |
| ·噪声的选择 | 第60-61页 |
| ·正确性证明 | 第61-62页 |
| ·实验与评估 | 第62-67页 |
| ·数据集 | 第62-63页 |
| ·查询函数 | 第63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63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|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3页 |
| ·研究工作总结 | 第69-71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1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