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| ·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中水热耦合平衡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中水文模拟方法 | 第12页 |
| ·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演变分析 | 第12-13页 |
| ·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3页 |
| ·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洞庭湖流域概况 | 第15-27页 |
| ·流域范围 | 第15页 |
| ·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5-19页 |
| ·洞庭湖流域河流水系 | 第15-17页 |
| ·洞庭湖环湖区 | 第17-18页 |
| ·四水流域 | 第18-19页 |
| ·洞庭湖流域下垫面变化 | 第19-23页 |
| ·水库工程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·城镇化率与人工用水变化 | 第20-22页 |
| ·土地利用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水土流失情况 | 第23页 |
| ·洞庭湖流域水资源问题 | 第23-26页 |
| ·洪涝灾害 | 第24-25页 |
| ·干旱灾害 | 第25-26页 |
| ·旱涝组合灾害 | 第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3章 洞庭湖出口水文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| 第27-46页 |
| ·水文序列趋势分析方法 | 第27-30页 |
| ·均值计算 | 第27-28页 |
| ·线性倾向估计法 | 第28页 |
| ·TFPW-MK 检验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·城陵矶水文变化 | 第30-35页 |
| ·城陵矶水位水量变化 | 第30-34页 |
| ·城陵矶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上游来水量及长江干流水位变化 | 第35-40页 |
| ·长江三口水量变化 | 第35-38页 |
| ·湘资沅澧四水水量变化 | 第38-39页 |
| ·长江干流水位变化 | 第39-40页 |
| ·三峡运行前后城陵矶水位变化归因分析 | 第40-45页 |
| ·线性回归模型原理 | 第40-42页 |
| ·分析结果 | 第42-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4章 洞庭湖四水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| 第46-66页 |
| ·四水流域空间划分 | 第46页 |
| ·四水流域水文要素变化分析 | 第46-55页 |
| ·降雨的变化特征 | 第46-49页 |
| ·潜在蒸散发的变化特征 | 第49-52页 |
| ·径流的变化特征 | 第52-55页 |
| 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阶段的划分 | 第55-59页 |
| ·Mann-Kendall 突变点分析法 | 第55-57页 |
| ·有序聚类法 | 第57-58页 |
| ·四水流域径流序列的阶段划分 | 第58-59页 |
| ·主要水文要素年内分配过程的阶段变化 | 第59-65页 |
| ·降雨量年内分配过程的阶段变化 | 第59-61页 |
| ·潜在蒸散发量年内分配过程的阶段变化 | 第61-63页 |
| ·径流深年内分配过程的阶段变化 | 第63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5章 基于水热耦合平衡关系的四水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| 第66-76页 |
| ·水热耦合平衡关系量化分析对径流影响的基本原理 | 第66-69页 |
| ·利用弹性系数量化气候变化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| ·利用状态空间量化人类活动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| ·四水流域水热耦合平衡关系的变化 | 第69-71页 |
| ·下垫面特征参数的变化 | 第69-70页 |
| ·弹性系数的变化 | 第70-71页 |
| 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四水流域径流的影响 | 第71-74页 |
| ·气候变化对四水流域径流的定量评价 | 第71-73页 |
| ·人类活动对四水流域径流的定量评价 | 第73页 |
| ·不同因素对径流变化的贡献 | 第73-7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| 第6章 基于水文模拟方法的四水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| 第76-90页 |
| ·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方法 | 第76-77页 |
| ·流域水文模拟途径 | 第76页 |
| ·径流变化影响因子的分离方法 | 第76-77页 |
| ·分布式 GBHM 水文模型原理与构建 | 第77-85页 |
| ·GBHM 模型原理简介 | 第77-79页 |
| ·湖南四水流域模型构建 | 第79-82页 |
| ·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 | 第82-85页 |
| ·四水流域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 | 第85-86页 |
| ·水文模拟方案设定 | 第85页 |
| ·不同因素对径流变化的贡献 | 第85-86页 |
| ·水热耦合平衡方法和水文模拟方法结果对比 | 第86-8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|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0-92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90-91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91-9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| 致谢 | 第96-98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