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14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4-22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5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章 开花习性观测 | 第26-30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实验林概况 | 第26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花芽与叶芽、雌株与雄株的识别 | 第27-2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美洲黑杨杨絮空间分布及少絮无性系综合评价 | 第30-4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试验林 | 第3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遗传参数估算 | 第32页 |
| 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3页 |
| ·美洲黑杨雌花序(果序)、种子及杨絮分布特征 | 第32-34页 |
| ·观测性状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 | 第35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杨树花粉及花絮总蛋白中致敏相关蛋白的鉴定 | 第44-6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5-51页 |
| ·杨树花粉及花絮总蛋白提取方法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| ·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46-47页 |
| ·双向电泳步骤 | 第47-49页 |
| ·凝胶扫描及图像分析 | 第49页 |
| ·质谱样品制备 | 第49-50页 |
| ·质谱鉴定 | 第50-51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51-63页 |
| ·三种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51-54页 |
| ·36 号杨花粉及 I-69 杨杨絮总蛋白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 | 第54-63页 |
| 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五章 生物信息学研究 | 第64-69页 |
| ·致敏蛋白的同源性序列比对及主要致敏蛋白数据库 | 第64-65页 |
| ·抗原性预测 | 第65-66页 |
| ·致敏蛋白确定标准 | 第66页 |
| ·致敏蛋白的确定过程 | 第66-67页 |
| ·结果 | 第67-68页 |
| 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9-74页 |
| 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| ·讨论 | 第70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81页 |
|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| 第81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-83页 |
| 中文详细摘要 | 第83-86页 |
| 英文详细摘要 | 第86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