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产生背景及与现行法律的关系 | 第15-26页 |
一、房地产调控政策频频出台的背景 | 第15-18页 |
(一) 房价过快上涨下的民生诉求 | 第15-16页 |
(二) 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房地产投资过热 | 第16-17页 |
(三) 政府担当缺失下的结构性失衡 | 第17-18页 |
二、房地产调控政策与现行法律的关系 | 第18-26页 |
(一)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性质 | 第18-20页 |
(二) 房地产调控政策与行政法的冲突 | 第20-21页 |
(三) 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民商法的矛盾 | 第21-22页 |
(四) 房地产调控政策与经济法的关系 | 第22-26页 |
第二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内容及效果评述 | 第26-36页 |
一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及内容评述 | 第26-31页 |
(一)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内容回顾 | 第26-27页 |
(二)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评述 | 第27-28页 |
(三)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分类评价 | 第28-31页 |
二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评述 | 第31-36页 |
(一) 税收调控政策的效果 | 第31-32页 |
(二) 土地调控政策的效果 | 第32-33页 |
(三) 金融调控政策的效果 | 第33-34页 |
(四) 限购调控政策的效果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失灵的原因 | 第36-51页 |
一、房地产市场垄断推高房价的现状政策并无涉及 | 第36-42页 |
(一) 房地产市场中的垄断行为与房价 | 第36-37页 |
(二) 房地产市场中的具体垄断行为 | 第37-42页 |
二、房地产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的现状政策并无规制 | 第42-44页 |
(一)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| 第42页 |
(二) 房地产市场中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| 第42-44页 |
三、中央银行运用金融措施的非连贯性政策无法约束 | 第44-46页 |
(一) 房价高企与央行超发货币不无关系 | 第44-46页 |
(二) 央行货币权力应该受到约束和限制 | 第46页 |
四、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垄断导致房价高企政策视而不见 | 第46-48页 |
(一) 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垄断与涨价归公 | 第46-47页 |
(二) 国家垄断土地带来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五、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根源原因政策无法改变 | 第48-49页 |
六、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严重迟缓政策无力支撑 | 第49-51页 |
(一) 政府担当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| 第49-50页 |
(二) 保障性住房建设迟缓的现状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由经济法制度取代政策发挥作用 | 第51-61页 |
一、发挥反垄断法的作用,规制房地产市场垄断行为 | 第51-53页 |
(一) 对横向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| 第51页 |
(二) 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 | 第51-52页 |
(三) 完善反垄断法规制房地产市场的建议 | 第52-53页 |
二、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,规制房地产市场不正当竞争 | 第53-55页 |
(一) 对虚假宣传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| 第53页 |
(二) 对商业贿赂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| 第53页 |
(三) 对不正当招投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| 第53页 |
(四) 对不正当有奖销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| 第53页 |
(五)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房地产市场规制的建议 | 第53-55页 |
三、完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,规范央行发行货币行为 | 第55-56页 |
(一) 建立对货币政策权力的监督 | 第55页 |
(二) 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评价机制 | 第55-56页 |
(三) 强调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责任 | 第56页 |
四、完善土地法律制度,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| 第56-57页 |
(一) 改变垄断性的土地供应结构 | 第56页 |
(二) 改革现有的土地出让形式 | 第56-57页 |
(三) 严格土地管理 | 第57页 |
五、完善财税法律制度,规范政府财政行为 | 第57-59页 |
(一) 财政支出要更注重实质公平 | 第57-58页 |
(二) 通过专项补助的设立弥补“先天不足” | 第58页 |
(三) 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力求统一 | 第58-59页 |
六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,体现政府担当 | 第59-61页 |
(一)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 | 第59页 |
(二) 加快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 | 第59-60页 |
(三) 完善保障性住房梯度覆盖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