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·引言 | 第8页 |
| ·国内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概况 | 第8-10页 |
| ·森林水文过程研究 | 第10-13页 |
| ·森林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研究 | 第11页 |
| ·森林枯落物持水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森林土壤蓄水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15-21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7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15页 |
| ·地质地貌与土壤 | 第15页 |
| ·气候与水文 | 第15-16页 |
| ·森林与植被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21页 |
| ·标准地设置 | 第17页 |
| ·降雨再分配要素的测定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林外雨的测定 | 第17页 |
| ·穿透雨的测定 | 第17页 |
| ·树干茎流的测定 | 第17-18页 |
| ·林冠截留的测定 | 第18页 |
| ·灌木层穿透雨的测定 | 第18页 |
| ·枯落物层穿透雨的测定 | 第18页 |
| ·枯落物蓄积、持水、抑制土壤蒸发的测定 | 第18-19页 |
| ·枯落物蓄积量的测定 | 第18页 |
| ·枯落物持水能力的测定 | 第18-19页 |
| ·枯落物抑制土壤蒸发的测定 | 第19页 |
| ·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3 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特征 | 第21-32页 |
| ·大气降雨特征 | 第21-23页 |
| ·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| 第21页 |
| ·降雨雨量级分布特征 | 第21-22页 |
| ·降雨历时特征 | 第22页 |
| ·降雨强度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·穿透雨特征 | 第23-25页 |
| ·树干茎流特征 | 第25-26页 |
| ·林冠截留特征 | 第26-27页 |
| ·灌木层截留特征 | 第27-28页 |
| ·白桦次生林枯落物层截留特征 | 第28-29页 |
| ·白桦次生林林冠截留、树干茎流、穿透雨、灌木截留、枯落物截留分配比例 | 第29-30页 |
| ·白桦次生林各层次对降雨的有效截持能力 | 第30页 |
| ·影响白桦次生林降雨再分配的因子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降雨特征的影响 | 第30页 |
| ·其它影响因子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4 白桦次生林枯落物水源涵养功能 | 第32-39页 |
| ·枯落物的储量 | 第32-33页 |
| ·枯落物的厚度 | 第32-33页 |
| ·枯落物的蓄积量 | 第33页 |
| ·枯落物的持水量 | 第33-34页 |
| ·枯落物的吸水速率 | 第34-35页 |
| ·枯落物持水量、吸水速率的拟合方程 | 第35-36页 |
| ·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 | 第36-37页 |
| ·枯落物抑制土壤蒸发的能力 | 第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5 白桦次生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| 第39-45页 |
| ·土壤物理性质 | 第39-40页 |
| ·土壤孔隙度 | 第40-41页 |
| ·土壤持水能力 | 第41-42页 |
| ·土壤入渗特征 | 第42-43页 |
| ·白桦次生林林地持水能力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结论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