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莺歌海盆地流体垂向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

作者简介第1-8页
摘要第8-11页
ABSTRACT第11-17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7-25页
 §1.1 选题的来源、目的和意义第17页
 §1.2 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-22页
     ·底辟构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水力破裂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古今压力场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垂向输导体系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1-22页
 §1.3 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主要工作量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4-25页
第二章 区域地质概况第25-31页
 §2.1 区域地理位置及油气勘探现状第25-26页
 §2.2 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演化特征第26-28页
 §2.3 地层发育及沉积充填第28-31页
第三章 垂向输导体系构成要素和空间分布第31-50页
 §3.1 垂向输导体系要素第32-39页
     ·底辟伴生断裂第32-36页
     ·水力破裂第36-39页
 §3.2 垂向输导要素的组合类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·埋藏型输导体系第39-42页
     ·穿刺型输导体系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塌陷型输导体系第43-44页
 §3.3 垂向输导体系空间分布与发育过程第44-50页
     ·垂向输导体系空间分布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垂向输导体系气体聚集效率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垂向输导体系控制因素与差异演化第46-50页
第四章 垂向输导体系的流体压力结构第50-76页
 §4.1 今超压系统分布预测第51-61页
     ·钻井压力结构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·今流体压力预测模型建立与结果检验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今超压结构特征第57-61页
 §4.2 古超压系统演化第61-69页
     ·地质模型和参数选择第61-66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与检验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古流体压力系统演化特征第67-69页
 §4.3 传导超压的大小分布第69-76页
     ·传导超压钻井计算结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·传导超压剖面结构特征第71-72页
     ·传导超压平面分布特征第72-74页
     ·自源-传导超压带特征第74-76页
第五章 垂向输导体系与天然气藏耦合关系第76-87页
 §5.1 东方区天然气藏特征解剖第76-80页
     ·天然气藏空间分布和压力场环境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流体垂向输导主控的油气成藏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流体垂向输导与储层改造第78-80页
 §5.2 天然气藏分布与垂向输导体系关系第80-83页
     ·失利钻井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 ·优质天然气分布位置第82-83页
 §5.3 两个有利天然气聚集带第83-87页
     ·箱顶传导常压聚集带第84页
     ·箱内自源-传导超压聚集带第84-85页
     ·乐东区中-深层天然气藏勘探潜力第85-87页
第六章 主要认识和结论第87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孔隙介质中非常规溶质径向弥散规律解析及数值模拟研究
下一篇:包气带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