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软枣猕猴桃研究概述 | 第9-14页 |
·品种选育 | 第9页 |
·生理特性 | 第9-10页 |
·栽培繁殖 | 第10页 |
·功能成分 | 第10-13页 |
·贮藏保鲜 | 第13页 |
·加工利用 | 第13-14页 |
·果实后熟软化生理生化变化 | 第14-15页 |
·果实后熟期间内含物变化 | 第14页 |
·果实果肉硬度的变化 | 第14页 |
·呼吸强度的变化 | 第14页 |
·乙烯含量变化 | 第14-15页 |
·酶活性变化 | 第15页 |
·提高果实耐贮性技术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钙处理 | 第15-16页 |
·1-甲基环丙烯处理 | 第16页 |
·二氧化氯处理 | 第16-17页 |
·水杨酸处理 | 第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设计与处理 | 第19-20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实耐贮性影响 | 第19页 |
·1-MCP、ClO_1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0页 |
·试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0页 |
·试验药品 | 第20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0页 |
·试验地点 | 第20页 |
·主要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20-25页 |
·果肉硬度 | 第21页 |
·果实颜色 | 第21页 |
·好果率 | 第21页 |
·失水率 | 第21页 |
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| 第21页 |
·可滴定酸含量 | 第21-22页 |
·还原糖含量 | 第22页 |
·维生素C含量 | 第22页 |
·呼吸强度 | 第22页 |
·乙烯释放量 | 第22-23页 |
·淀粉酶活性 | 第23页 |
·多聚半乳糖醛酸酶(PG)活性 | 第23-24页 |
·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 | 第24页 |
·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55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实贮藏性能的影响 | 第25-30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实好果率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肉硬度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实内含物的影响 | 第27-30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| 第30-46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对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对果实颜色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对果实内含物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果实生理指标变化 | 第40-42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对果实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·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| 第46-55页 |
·主成分研究指标选取 | 第47-48页 |
·果实生理生化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| 第48-49页 |
·果实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判定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成分个数确定 | 第50-51页 |
·主成分综合模型构建 | 第51-55页 |
4 讨论 | 第55-59页 |
·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研究 | 第55-56页 |
·1-MCP、ClO_2处理对软枣猕猴桃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| 第56-59页 |
·1-MCP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ClO_2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影响 | 第57-59页 |
5 全文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·结论 | 第59-60页 |
·主要创新 | 第60页 |
·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