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| ·小麦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| ·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| ·基因枪法 | 第13-14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法 | 第14-15页 |
| ·花粉管通道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离子束介导植物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1页 |
| ·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| 第16-17页 |
| ·离子束介导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7页 |
| ·离子束介导小麦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1页 |
| ·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| ·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| 第21页 |
| ·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征 | 第21-22页 |
| ·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降解DON毒素的tri101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| ·降解DON毒素的tri10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| 第23页 |
| ·应用tri101转基因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| ·展望 | 第24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| ·本研究的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24-25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| 2 pCAMBIA1304-tri101小麦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6-41页 |
| ·实验材料、仪器以及相关试剂和配置 | 第26-29页 |
| ·供试菌株与质粒 | 第26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26-27页 |
| ·分子生物学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| 第27页 |
| ·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| 第27-28页 |
| ·细菌培养基及常用抗生素的配制 | 第28页 |
| ·菌种的培养及保存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9-35页 |
| ·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| 第29-30页 |
| ·质粒DNA的浓度及纯度检测 | 第30页 |
| ·pCAMBIA1304-tri101小麦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0-3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·PBI121-tri101质粒和pCAMBIA1304质粒的双酶切 | 第35-37页 |
| ·重组质粒pCAMBIA1304-tri101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| ·重组质粒pCAMBIA1304-tri101转化农杆菌LBA4404 | 第38-39页 |
| ·讨论 | 第39-41页 |
| ·tri101基因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| ·报告基因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| 3 离子束注入小麦成熟胚参数的优化 | 第41-47页 |
| ·引言 | 第41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1-45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| 4 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tri101基因转化小麦 | 第47-63页 |
| ·实验仪器和材料 | 第47-51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| 第47-48页 |
| ·小麦材料 | 第48页 |
| ·质粒和菌株 | 第48页 |
| ·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| 第48-5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1-55页 |
| ·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 | 第51-52页 |
| ·种子消毒 | 第52页 |
| ·离子注入 | 第52-53页 |
| ·农杆菌侵染 | 第53-5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0页 |
| ·土培处理法实验结果 | 第55-57页 |
| ·组培处理法实验结果 | 第57-60页 |
| ·讨论 | 第60-63页 |
| ·离子束照射参数 | 第60-61页 |
| ·农杆菌侵染时间 | 第61页 |
| ·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| 第61-62页 |
| ·嵌合体的出现 | 第62-63页 |
| 5 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| 附录 | 第68-7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0页 |
| 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