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新病害—当归炭疽病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Summary | 第4-9页 |
| 前言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| 1.炭疽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概述 | 第11-12页 |
| ·炭疽菌的传播途径与侵入机制 | 第12-14页 |
| 2. 炭疽菌的命名及分类 | 第14-24页 |
| ·炭疽菌的分类学研究概述 | 第14-15页 |
| ·炭疽菌属种的命名及分类 | 第15-17页 |
| ·炭疽菌属种的鉴定方法 | 第17-23页 |
| ·炭疽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| 3. 药用植物炭疽病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4.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章 当归新病害------炭疽病及其病原研究 | 第26-42页 |
| 1.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0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7-30页 |
| 2.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9页 |
| ·病害症状 | 第30-31页 |
| ·致病性测定 | 第31-32页 |
| ·病原菌鉴定 | 第32-34页 |
| ·生物学测定结果 | 第34-39页 |
| 3.讨论 | 第39-42页 |
| ·当归炭疽病及其病原 | 第39-40页 |
| ·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40-42页 |
| 第三章 当归炭疽病侵入途径及发病规律 | 第42-49页 |
| 1.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42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侵入途径 | 第43-44页 |
| ·田间发病进程 | 第44-45页 |
| ·病害发生与温、湿度的相关性 | 第45-46页 |
| 3.讨论 | 第46-49页 |
| ·侵入途径 | 第46-47页 |
| ·田间发病规律调查 | 第47-49页 |
| 第四章 生防菌的筛选及室内毒力测定 | 第49-61页 |
| 1.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2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49-5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50-52页 |
| 2. 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9页 |
| ·生防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| 第52-53页 |
| ·药剂对病原菌抑制作用的浓度筛选 | 第53-54页 |
| ·药剂对拮抗菌无抑制作用的浓度筛选 | 第54-55页 |
| ·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| 第55-58页 |
| ·生防菌与药剂混配抑制试验 | 第58-59页 |
| 3 讨论 | 第59-6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1-64页 |
| 1.病害的症状 | 第61页 |
| 2.病原鉴定 | 第61-62页 |
| 3.生物学测定 | 第62页 |
| 4.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| 第62页 |
| 5.生防菌的筛选及室内毒力测定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73页 |
| 图版 | 第73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79-80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