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2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(一) 对“网络成瘾”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(二) 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 | 第14-15页 |
(三) 关于网络游戏成瘾原因介绍 | 第15-19页 |
四、研究角度、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2页 |
(一) 研究角度 | 第19页 |
(二)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校园社会腱 | 第22-30页 |
一、社会腱的概念与组成要素 | 第22-24页 |
(一) “社会腱”的概念 | 第22-24页 |
二、社会腱的组成要素 | 第24-26页 |
(一) 前大学阶段的社会交往 | 第24-25页 |
(二) 后大学阶段的社会交往 | 第25-26页 |
三、社会腱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体现 | 第26-30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实证研究 | 第30-45页 |
一、研究的基本情况 | 第30-32页 |
(一) 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 | 第30-31页 |
(二) 资料的收集、分析与成文方式 | 第31-32页 |
二、大学生的社会腱与网络游戏成瘾 | 第32-37页 |
(一) 沉迷网络游戏大学生基本情况 | 第33-35页 |
(二) 影响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腱形成的主要因素 | 第35-37页 |
三、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社会腱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5页 |
(一) 大学生自身因素使得其难于卷入校园集体生活 | 第38-40页 |
(二) 学校因素使得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缺乏依恋 | 第40-42页 |
(三) 家庭因素使得大学生难以在集体生活中奉献 | 第42-43页 |
(四) 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网络成瘾大学生“校园社会腱”断裂的预防与干预 | 第45-52页 |
一、充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课余生活,避免卷入不良的上网习惯中 | 第45-47页 |
二、建立对校园文化的依恋之情,真正融入集体生活 | 第47-49页 |
三、懂得奉献和感恩,愿意换位落实行动 | 第49-50页 |
四、重新树立网瘾大学生的信念观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52-54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52页 |
二、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