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--通风、除尘、空气净化、除湿论文--各类建筑的通风论文

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住宅自然通风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6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自然通风技术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自然通风价值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自然通风利用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·农村住宅自然通风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主要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15-16页
第二章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住宅热舒适调研第16-46页
   ·热舒适基本理论第16-21页
     ·人体的热感觉第16页
     ·人体热舒适模型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热舒适评价指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自然通风与热舒适第20-21页
   ·冬季热环境现场测试第21-29页
     ·测试地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测试时间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测试仪器第23页
     ·测点布置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测试结果与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炭火对热舒适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·夏季热环境现场测试第29-38页
     ·测试地点第29页
     ·测试时间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测试仪器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测点布置第32页
     ·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·风扇对热舒适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·热环境差异的成因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冬季热环境差异的成因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夏季热环境差异的成因分析第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   ·测试原始数据第40-46页
  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住宅冬季热环境测试数据第40-42页
  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住宅夏季热环境测试数据第42-46页
第三章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通风潜力分析第46-60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气候特点第46页
   ·自然通风潜力的评价方法第46-51页
     ·多标准评估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·自然通风度日数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自然通风度时数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有效压差分析方法第49页
     ·自然通风利用率第49-51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通风利用率计算第51-55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的选择第51页
     ·气象数据的选择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全年自然通风利用率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夏季自然通风利用率第54-55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通风潜力评价第55-59页
     ·全年自然通风潜力评价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夏季自然通风潜力评价第57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四章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村落风环境模拟与优化第60-84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村落形态第60-63页
  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条件第60-61页
     ·传统村落形态第61-62页
     ·现代村落形态第62页
     ·新农村建设形态第62-63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村落形态与风环境第63-64页
     ·传统村落形态下的风环境第63页
     ·现代村落形态下的风环境第63页
     ·新农村建设形态下的风环境第63-64页
   ·村落选址对风环境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选址结合山体第64页
     ·选址结合水体第64-65页
   ·村落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建筑与风环境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布局与风环境第66-67页
   ·新建型村庄风环境模拟实例第67-75页
     ·村庄基本情况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风环境模拟第68-72页
     ·风环境优化第72-75页
   ·改造型村庄风环境模拟实例第75-81页
     ·村庄基本情况第75-77页
     ·风环境模拟与优化分析第77-81页
   ·新农村建设的村落风环境规划策略第81-8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五章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宅自然通风模拟与优化第84-110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村住宅形态第84-86页
     ·传统农宅形态第84页
     ·现代农宅形态第84-85页
     ·新农村住宅形态第85-86页
   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宅形态与自然通风第86-90页
     ·传统农宅形态下的自然通风第86-88页
     ·现代农宅形态下的自然通风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新农村住宅形态下的自然通风第89-90页
   ·单体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建筑朝向和形体第90页
     ·开口位置和尺寸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平面布局第91页
   ·局部构件对自然通风的影响第91-95页
     ·窗扇形式第91-92页
     ·遮阳板第92页
     ·翼墙第92-93页
     ·捕风器第93-94页
     ·特隆布墙第94页
     ·绿化第94-95页
   ·传统农宅的自然通风模拟实例第95-103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第96-97页
     ·计算网格的划分第97-98页
     ·模拟工况和边界条件的设置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·优化建议第103页
   ·现代农宅的自然通风模拟实例第103-108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计算网格的划分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模拟工况和边界条件的设置第105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优化建议第107-108页
   ·新农村建设的住宅通风设计策略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单体设计策略第108页
     ·局部构件运用策略第108-10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9-110页
第六章 结论和展望第110-111页
   ·结论第110页
   ·展望第110-111页
参考文献第111-113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3-114页
致谢第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静载与疲劳荷载下表层嵌入CFRP-混凝土界面特性研究
下一篇:中原地区新农村住宅建设中低碳技术的适宜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