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目录 | 第9-13页 |
图目录 | 第13-14页 |
表目录 | 第14-16页 |
1 导论 | 第16-30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6-2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20-26页 |
·关于政府公共科技投入效应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关于政府科技研发投入对企业影响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关于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| 第24-26页 |
·关于政府科技投入特点的简要述评 | 第26页 |
·研究思路、结构框架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·结构框架 | 第2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创新与不足 | 第28-30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28-29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29-30页 |
2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理论分析 | 第30-57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一般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30-32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的目标 | 第32-34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的性质 | 第34-35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的功能 | 第35-38页 |
·绩效评价一般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绩效评价的内涵 | 第38-39页 |
·绩效评价的目标 | 第39-40页 |
·绩效评价的原则 | 第40-41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一般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 | 第41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特点 | 第41-43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43-48页 |
·技术创新理论 | 第43页 |
·内生增长理论 | 第43-44页 |
·市场失灵理论 | 第44-45页 |
·公共产品理论 | 第45页 |
·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45-46页 |
·成本收益论 | 第46-47页 |
·财政资金支出增长论 | 第47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47-48页 |
·绩效评价基本方法 | 第48-57页 |
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科技绩效评价方法 | 第49-57页 |
3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及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| 第57-71页 |
·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| 第57-64页 |
·投入规模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投入结构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经费来源结构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分析 | 第61-64页 |
·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 | 第64-67页 |
·投入相对量不足 | 第64页 |
·投入结构不合理 | 第64-65页 |
·地区间存在差异 | 第65-67页 |
·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| 第67页 |
·绩效评价模式 | 第67-68页 |
·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| 第68-71页 |
·绩效评价指标通用化 | 第68-69页 |
·资金管理制度不衔接 | 第69页 |
·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 | 第69页 |
·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| 第69-70页 |
·科技主管部门参与度不高 | 第70-71页 |
4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 | 第71-81页 |
·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 | 第71页 |
·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现状 | 第71-75页 |
·美英模式 | 第71-73页 |
·欧洲模式 | 第73页 |
·澳大利亚模式 | 第73-74页 |
·日本模式 | 第74页 |
·加拿大模式 | 第74-75页 |
·五种模式下绩效评价的特点 | 第75页 |
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 | 第75-76页 |
·评价主体的比较 | 第75页 |
·评价机构的比较 | 第75-76页 |
·评价程序的比较 | 第76页 |
·评价内容的比较 | 第76页 |
·结果应用的比较 | 第76页 |
·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启示与借鉴 | 第76-81页 |
·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完备 | 第77-78页 |
·绩效评价监督体系完善 | 第78页 |
·科技政策针对性较强 | 第78-80页 |
·信息反馈公开及时性强 | 第80-81页 |
5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81-95页 |
·构建思路及原则 | 第81-83页 |
·构建体系思路 | 第81-82页 |
·构建体系原则 | 第82-83页 |
·评价指标选取 | 第83-90页 |
·指标选取原则 | 第83-86页 |
·确定指标权重 | 第86-87页 |
·具体指标选取 | 第87-90页 |
·构建评价体系 | 第90-93页 |
·绩效结果运用 | 第93-95页 |
·横向比较 | 第93-94页 |
·纵向比较 | 第94-95页 |
6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| 第95-125页 |
·强度分析 | 第95-104页 |
·科学研究投入的强度分析 | 第95-99页 |
·试验发展投入的强度分析 | 第99-104页 |
·纵向绩效分析 | 第104-113页 |
·科学研究投入的纵向绩效分析 | 第104-110页 |
·试验发展投入的纵向绩效分析 | 第110-113页 |
·横向绩效分析 | 第113-121页 |
·科学研究投入的横向绩效分析 | 第113-117页 |
·试验发展投入的横向绩效分析 | 第117-121页 |
·我国财政科技最优投入测定 | 第121-125页 |
·测定基础与前提假设 | 第121-122页 |
·总量最优支出 | 第122-123页 |
·结构最优配比 | 第123-125页 |
7 完善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| 第125-135页 |
·提高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对策 | 第125-132页 |
·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作用 | 第125-127页 |
·健全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| 第127-129页 |
·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制度 | 第129-132页 |
·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建议 | 第132-135页 |
·基于宏观视角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| 第132-133页 |
·科学规划财政科技资金投向 | 第133-134页 |
·加快实施第三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| 第134-13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| 第135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46页 |
后记 | 第146-1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