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浊和血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9-19页 |
一、 研究对象 | 第9-11页 |
(一) 病例来源 | 第9页 |
(二) 病例选择 | 第9-11页 |
二、 研究方案 | 第11-13页 |
(一) 治疗方法 | 第11页 |
(二) 观察指标 | 第11-12页 |
(三)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2-13页 |
(四) 统计学方法 | 第13页 |
三、 一般资料 | 第13-14页 |
(一) 性别比较 | 第13页 |
(二) 平均年龄比较 | 第13-14页 |
(三) 两组患者合并症比较 | 第14页 |
四、 临床研究结果 | 第14-19页 |
(一)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| 第14页 |
(二)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| 第14-15页 |
(三)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(NIHSS)比较 | 第15页 |
(四) 日常生活能力(ADL)评分比较 | 第15页 |
(五) 相关理化指标比较 | 第15-18页 |
(六) 安全性指标分析 | 第18-19页 |
讨论 | 第19-30页 |
一、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| 第19-23页 |
(一) 古代源流 | 第19-20页 |
(二) 当代发展 | 第20-21页 |
(三) 血浊的相关因素 | 第21-23页 |
二、 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| 第23-25页 |
三、 组方分析及相关药理研究 | 第25-27页 |
(一) 化浊和血颗粒组成及方解 | 第25页 |
(二) 化浊和血颗粒药品来源及制作工艺 | 第25页 |
(三) 化浊和血颗粒组成药物分析 | 第25-27页 |
四、 疗效分析 | 第27-30页 |
(一) 化浊和血颗粒中医临床疗效 | 第27页 |
(二) 对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 | 第27-28页 |
(三) 对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| 第28页 |
(四) 对血脂的疗效 | 第28页 |
(五) 对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 | 第28页 |
(六) 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疗效 | 第28-29页 |
(七) 对纤维蛋白原的疗效 | 第29页 |
(八)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 | 第29页 |
(九) 对超敏 C 反应蛋白的疗效 | 第29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综述 | 第33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7页 |
附录 | 第37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3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