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15页 |
·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·国外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·国内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| 第9页 |
·遗传转化方法 | 第9页 |
·基因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部分问题 | 第9页 |
·CIGR 基因研究进展 | 第9-14页 |
·CIGR 基因来源 | 第9-13页 |
·GA 简介 | 第9-10页 |
·GA 信号转导途径 | 第10-11页 |
·GRAS 蛋白家族 | 第11-13页 |
·CIGR 基因功能 | 第13页 |
·BvCIGR 基因 | 第13-14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转基因水稻的分子鉴定 | 第15-32页 |
·试验材料和试剂 | 第15-16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15页 |
·试验仪器及试剂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试验仪器 | 第1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15-1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6-21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 PCR 鉴定 | 第16页 |
·DNA 的提取 | 第16页 |
·PCR 引物设计及条件的摸索 | 第16页 |
·GUS 染色 | 第16-17页 |
·染色液的配制 | 第16-17页 |
·染色方法 | 第17页 |
·拷贝数的鉴定 | 第17-21页 |
·DNA 的提取 | 第17页 |
·PCR 引物设计 | 第17-18页 |
·定性 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的摸索 | 第18页 |
·定量 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的摸索 | 第18页 |
·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18-20页 |
·目的片段的分离与回收 | 第18-19页 |
·回收产物与 pMD18-T 载体的连接 | 第19页 |
·大肠杆菌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19页 |
·DNA 与载体的连接产物转化 DH5α感受态细胞 | 第19页 |
·阳性克隆的筛选 | 第19-20页 |
·质粒的提取 | 第20页 |
·潮霉素基因和 Os8 基因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20页 |
·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分析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扩增效率的计算 | 第20页 |
·拷贝数的估算 | 第20-2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1-30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| 第21页 |
·基因型检测结果及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GUS 染色结果 | 第23-24页 |
·拷贝数的鉴定 | 第24-30页 |
·转基因水稻 DNA 提取与定性 PCR 结果 | 第24-25页 |
·标准曲线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扩增曲线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熔解曲线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拷贝数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及抗性分析 | 第32-4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的调查 | 第32页 |
·稻瘟病抗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稻瘟病菌株筛选 | 第32页 |
·病菌培养 | 第32页 |
·育苗 | 第32-33页 |
·接种 | 第33页 |
·病情分级 | 第33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单拷贝转基因水稻群体的农艺性状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表型性状的方差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产量性状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不同拷贝数群体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不同拷贝数群体的的方差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拷贝数群体的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方差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转基因植株稻瘟病抗性初步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讨论 | 第43-46页 |
第四章 全文小结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个人简介及发表文章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