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研究
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21页 |
引言 | 第21-39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21-28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28-33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| 第33-36页 |
四、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| 第36-39页 |
第一章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基本理论 | 第39-61页 |
第一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理论界定 | 第39-53页 |
一、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再认识 | 第39-43页 |
二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性质界定 | 第43-47页 |
三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特征 | 第47-51页 |
四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功能作用 | 第51-53页 |
第二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经营的理论基础 | 第53-61页 |
一、科学发展观 | 第53-55页 |
二、保险功能理论 | 第55-58页 |
三、金融发展与创新 | 第58-61页 |
第二章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国际经验 | 第61-76页 |
第一节 日本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 | 第61-67页 |
一、日本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演化 | 第61-63页 |
二、第一火灾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教训 | 第63-67页 |
第二节 韩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 | 第67-70页 |
一、韩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演化 | 第67-69页 |
二、韩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特征与再保险安排 | 第69-70页 |
第三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实践基础:日韩经验 | 第70-76页 |
一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产生的市场诱因 | 第70-71页 |
二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环境基础 | 第71-72页 |
三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监管基础 | 第72-73页 |
四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发展 | 第73-76页 |
第三章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中国实践 | 第76-94页 |
第一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演化 | 第76-86页 |
一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雏形 | 第76-77页 |
二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兴起 | 第77-80页 |
三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创新发展 | 第80-84页 |
四、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二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模式 | 第86-94页 |
一、模式选择 | 第86-88页 |
二、模式分析 | 第88-91页 |
三、基本评价 | 第91-94页 |
第四章 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分析 | 第94-112页 |
第一节 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析 | 第94-102页 |
一、基本模型 | 第94-97页 |
二、一年期产品的盈亏平衡算例 | 第97-99页 |
三、多年期产品的盈利模型及其算例 | 第99-102页 |
第二节 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析 | 第102-112页 |
一、基本分析 | 第102-104页 |
二、具体产品的资金运用收益测算 | 第104-107页 |
三、具体产品的盈利测算 | 第107-112页 |
第五章 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 | 第112-127页 |
第一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| 第112-118页 |
一、传统保险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| 第112-114页 |
二、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| 第114-117页 |
三、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| 第117-118页 |
第二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 | 第118-127页 |
一、产品开发阶段的风险防范策略 | 第118-121页 |
二、产品销售阶段的风险防范策略 | 第121-124页 |
三、产品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策略 | 第124-125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25-127页 |
第六章 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 | 第127-138页 |
第一节 偿付能力监管 | 第127-132页 |
一、模型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二、资本要求监管 | 第128-130页 |
三、风险准备要求 | 第130-132页 |
第二节 资产组合监管 | 第132-134页 |
一、资产组合监管的一般模式 | 第132页 |
二、中国的保险资产组合监管 | 第132-134页 |
第三节 信息披露监管 | 第134-137页 |
一、保险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| 第135-136页 |
二、保险信息披露监管的改进 | 第136-137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137-138页 |
结束语 | 第138-1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1-152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| 第1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