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--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--水工建筑物的渗流和防渗论文

堤防渗流控制技术及管涌机理研究

创新点提要第1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33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5页
   ·堤防渗流控制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·垂直防渗技术研究进展第16-19页
     ·堤内压盖技术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·管涌研究现状第20-30页
     ·管涌的分类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管涌发生的必要条件第23页
     ·管涌研究进展第23-30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0-33页
第二章 垂直防渗技术研究第33-64页
   ·饱和-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基本理论第33-36页
     ·饱和-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模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关键算法第34-36页
   ·悬挂式防渗墙在砂卵石堤基中应用效果研究第36-42页
     ·悬挂式防渗墙模型的概化第37页
     ·砂卵石堤基内悬挂式防渗墙防渗效果研究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悬挂式防渗墙控制管涌发展研究第39-42页
   ·半封闭式防渗墙应用效果研究第42-58页
     ·半封闭式防渗墙防渗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第42-48页
     ·多元结构堤基半封闭式防渗墙最优贯入深度研究第48-58页
   ·大东口电排垂直防渗墙工程第58-62页
     ·工程基本情况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设计方案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渗流有限元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·工程应用效果第62页
   ·小结第62-64页
     ·悬挂式防渗墙应用效果评价第62页
     ·半封闭式防渗墙应用效果评价第62-64页
第三章 堤内压盖技术研究第64-81页
   ·堤内压盖渗流有限元程序第64-65页
     ·目前堤内压盖设计方法的不足第64页
     ·堤内压盖渗流计算的主要困难第64页
     ·堤内压盖渗流程序的关键技术第64-65页
   ·压盖宽度,厚度的有限元优化研究第65-70页
     ·堤内压盖模型的概化第65页
     ·压盖宽度、厚度的有限元优化研究第65-69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结果与规范公式结果对比第69-70页
   ·临界破坏点法第70-76页
     ·压盖宽度与堤内最大渗透坡降关系研究第70-74页
     ·临界破坏点法第74-76页
   ·资江大堤柴山湖段压渗工程第76-79页
     ·工程概况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渗流有限元计算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工程处理效果第78页
     ·二次出险原因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·小结第79-81页
第四章 基于标准Galerkin法的三相渗流侵蚀耦合管涌模型第81-129页
   ·基本假设及定义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设第81页
     ·基本定义第81-82页
   ·管涌耦合机理第82页
   ·管涌模型基本控制方程第82-86页
   ·基于标准Galerkin法的单元矩阵的建立第86-89页
   ·程序编制的两个重要问题第89-93页
     ·刚度矩阵的存储方式第90-91页
     ·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第91-93页
   ·算例验证第93-120页
     ·算例1—Sand Production第93-102页
     ·算例2—Surface Erosion and Piging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·算例3—二维土柱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算例4—板桩墙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·算例5—二维缺陷土柱第115-120页
   ·模型参数分析第120-128页
     ·荷载步步长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网格密度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初始液化细颗粒浓度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出砂系数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渗透率第126-128页
   ·小结第128-129页
第五章 基于SUPG法的三相渗流侵蚀耦合管涌模型第129-160页
   ·数值振荡原因分析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本质原因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解决方案第130页
   ·稳定有限元技术介绍第130-136页
     ·迎风方法(Upwind methods)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Petrov/Galerkin法(PG)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Streamline Upwind Petrov/Galerkin方法(SUPG)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·Galerkin Least Square方法(GLS)第135-136页
   ·SUPG法有效性的理论解释第136-137页
   ·基于SUPG法的单元矩阵的建立第137-138页
   ·算例验证第138-154页
     ·算例1—二维土柱第138-147页
     ·算例2—板桩墙第147-150页
     ·算例3—二维缺陷土柱第150-154页
   ·SUPG摄动项参数的选取第154-159页
     ·虚拟扩散率对SUPG应用效果的影响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·人工耗散项系数对SUPG应用效果的影响第156-159页
   ·小结第159-160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160-165页
   ·结论第160-162页
   ·展望第162-165页
参考文献第165-17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7-17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课题第17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奖励第178-179页
致谢第179页

论文共1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数据模式分析研究
下一篇: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