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绪论 | 第12-13页 |
一、皮埃尔·列维简介及其思想建构 | 第13-18页 |
(一) 皮埃尔·列维的主要学术背景 | 第13-14页 |
(二) 皮埃尔·列维虚拟哲学思想学术地位及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(三) 皮埃尔·列维虚拟哲学思想的逻辑建构 | 第15-18页 |
二、皮埃尔·列维对虚拟实在的本体论思考 | 第18-29页 |
(一) 皮埃尔·列维眼中的虚拟与实在 | 第18-24页 |
1. 虚拟的含义 | 第18-20页 |
2. 虚拟实在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3. 虚拟实在与可能实在的区别 | 第21页 |
4. 虚拟与实在的辩证关系 | 第21-23页 |
5. 虚拟与实在小结 | 第23-24页 |
(二) 现实化(L'actualisation)与虚拟化(La virtualisation) | 第24-25页 |
(三) 对皮埃尔·列维虚拟哲学思想的总结与思考 | 第25-29页 |
三、皮埃尔·列维的赛博文化理论 | 第29-40页 |
(一) 赛博文化初探 | 第29-32页 |
1. 赛博文化概述 | 第29-31页 |
2. 赛博文化的技术结构基础 | 第31-32页 |
(二) 赛博文化的本质属性 | 第32-35页 |
1. 交互性造就了赛博文化 | 第32-34页 |
2. 文化的虚拟化 | 第34-35页 |
(三) 赛博文化的特点 | 第35-40页 |
1. 赛博文化的自由性 | 第35-36页 |
2. 赛博文化的不确定性 | 第36-37页 |
3. 赛博文化的普遍性 | 第37页 |
4. 赛博文化特点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四、皮埃尔·列维的集体智慧体系 | 第40-49页 |
(一) 集体智慧理论的定义和起源 | 第40-42页 |
1. 集体智慧的定义 | 第40-41页 |
2. 集体智慧的起源与发展 | 第41-42页 |
(二) 集体智慧与人类文化的发展 | 第42-45页 |
1. 文化的健康发展与集体智慧 | 第42-43页 |
2. 集体智慧是社会权利的新来源 | 第43页 |
3. 思想(idea)的结构和力量与文化发展 | 第43-45页 |
4. 集体智慧的意义与文化发展 | 第45页 |
(三) 集体智慧理论的应用 | 第45-49页 |
1. 集体智慧研究方式的实施步骤 | 第46页 |
2. 集体智慧的实际应用 | 第46-49页 |
五、皮埃尔·列维的虚拟哲学思想研究总结与前景 | 第49-57页 |
(一) 对现有皮埃尔·列维的虚拟哲学思想的总结 | 第49-51页 |
(二) 未来虚拟文化体系:IEML | 第51-57页 |
1. IEML计划的思想起源 | 第51-53页 |
2. IEML计划简介 | 第53-55页 |
3. IEML计划与中国 | 第55-57页 |
参考资料 | 第57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