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8页 |
| 英文缩略词 | 第8-9页 |
| 图索引 | 第9-10页 |
| 表索引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| ·接入网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2-15页 |
| ·光接入网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5-18页 |
| ·多业务接入平台简介 | 第18页 |
| 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关键技术 | 第21-35页 |
| ·SDH(Synchronos Digital Hierarchy,同步数字体系) | 第21-23页 |
| ·SDH 帧结构 | 第21-23页 |
| ·SDH 技术的优势 | 第23页 |
| ·GFP(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,通用成帧规程) | 第23-27页 |
| ·GFP 的功能 | 第23-24页 |
| ·GFP 的帧结构 | 第24-25页 |
| ·GFP 的封装模式 | 第25-26页 |
| ·GFP 的帧定界 | 第26-27页 |
| ·VCAT(Virtual Concatenation,虚级联) | 第27-30页 |
| ·级联的定义 | 第28页 |
| ·级联的分类 | 第28-29页 |
| ·VCAT 的优势 | 第29-30页 |
| ·LCAS(链路容量调整方案) | 第30-31页 |
| ·LCAS 的概念 | 第30页 |
| ·LCAS 的功能 | 第30-31页 |
| ·光纤接入技术 | 第31页 |
| ·时钟同步技术 | 第31-32页 |
| ·主从同步方式 | 第31-32页 |
| ·相互同步方式 | 第32页 |
| ·DXC (Digital Cross Connection,数字交叉连接) 技术 | 第32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| 第三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系统实现 | 第35-61页 |
| ·MSAP | 第35-42页 |
| ·MSAP 的网络位置 | 第35页 |
| ·MSAP 的系统构成 | 第35-36页 |
| ·局端平台的功能框架 | 第36-40页 |
| ·局端平台的物理结构 | 第40-42页 |
| ·SDH 背板 | 第42-43页 |
| ·MCU 主控板 | 第43-49页 |
| ·核心控制模块 | 第43-48页 |
| ·系统时钟模块 | 第48页 |
| ·开销模块 | 第48-49页 |
| ·EOS 插板 | 第49-51页 |
| ·接口模块 | 第49-50页 |
| ·管理控制模块 | 第50页 |
| ·数据处理模块 | 第50-51页 |
| ·DXC 板 | 第51-52页 |
| ·芯片工作原理 | 第51-52页 |
| ·芯片特点 | 第52页 |
| ·STM-1 光板 | 第52-54页 |
| ·性能指标 | 第53-54页 |
| ·主备保护倒换 | 第54-55页 |
| ·网管系统 | 第55-58页 |
| ·概述 | 第55-56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网管配置 | 第57页 |
| ·主要功能 | 第57-58页 |
| ·MSAP 的优势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四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系统测试 | 第61-67页 |
| ·测试准备 | 第61页 |
| ·语音测试 | 第61-62页 |
| ·通话测试 | 第62页 |
| ·振铃测试 | 第62页 |
| ·号码显示测试 | 第62页 |
| ·反极性测试 | 第62页 |
| ·以太网测试 | 第62-63页 |
| ·吞吐量测试 | 第63页 |
| ·丢包率测试 | 第63页 |
| ·E1 接口测试 | 第63-65页 |
| ·误码率测试 | 第64页 |
| ·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| 第64-65页 |
| ·调试测试经验总结 | 第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第五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应用研究 | 第67-71页 |
| ·常用组网方式 | 第67页 |
| ·具体组网方式 | 第67-70页 |
| ·应用场景 | 第67-68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68页 |
| ·组网应用 | 第68-69页 |
| ·组网优势 | 第69-70页 |
| ·应用前景 | 第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·总结 | 第71页 |
| ·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| 在学期间作者参加科研与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5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9页 |
| 附录 相关国际标准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