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目录 | 第9-13页 |
English Catalog | 第13-17页 |
1 绪论 | 第17-3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9-27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9-22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| 第22-27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·重点和难点 | 第28页 |
·研究思路与结构 | 第28-29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9-31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30-31页 |
2 国际农业合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1-38页 |
·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 | 第31-33页 |
·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| 第31-32页 |
·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| 第32页 |
·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启示 | 第32-33页 |
·其他经济理论 | 第33-36页 |
·古典经济理论 | 第33页 |
·新古典经济理论 | 第33-36页 |
·现代经济理论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3 中俄农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8-48页 |
·影响中俄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| 第38-40页 |
·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| 第38-39页 |
·俄罗斯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| 第39-40页 |
·影响中俄农业合作的内部因素 | 第40-46页 |
·中俄农业合作的优势 | 第40-45页 |
·中俄农业合作的劣势 | 第45-46页 |
·中俄农业合作的SWOT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中俄农业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| 第48-58页 |
·中俄农业生产要素的合作 | 第48-49页 |
·中俄农业科技合作 | 第49-50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 | 第50-54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的规模 | 第50-51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 | 第51-53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 | 第53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主体结构 | 第53-54页 |
·双方现实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4-57页 |
·农业合作环境问题 | 第54页 |
·农业要素合作问题 | 第54-55页 |
·农产品贸易合作问题 | 第55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中国国际农业合作的历史经验借鉴 | 第58-70页 |
·中国与其他国家农业合作的历史经验 | 第58-68页 |
·中美农业科技合作 | 第58-62页 |
·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 | 第62-66页 |
·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 | 第66-68页 |
·经验借鉴 | 第68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6 中俄农业合作模式的选择分析 | 第70-78页 |
·我国现有的农业合作方式分析 | 第70页 |
·我国国际农业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| 第70-71页 |
·可供两国进行农业合作的模式选择 | 第71-75页 |
·互换型合作模式 | 第71-72页 |
·互补型合作模式 | 第72-73页 |
·分布式合作模式 | 第73页 |
·矩阵式合作模式 | 第73-74页 |
·虚拟合作模式 | 第74-75页 |
·中俄农业合作模式的比较 | 第75-76页 |
·纵向比较分析 | 第75页 |
·组织形式比较分析 | 第75页 |
·成本比较分析 | 第75页 |
·效果比较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比较分析结论 | 第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7 中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互补性合作分析 | 第78-93页 |
·土地要素 | 第78-79页 |
·中国农用土地的投入 | 第78页 |
·俄罗斯农用土地的投入 | 第78-79页 |
·劳动力要素 | 第79-83页 |
·中国农业劳动力投入 | 第79-80页 |
·俄罗斯农业劳动力的投入 | 第80-82页 |
·中俄农业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分析 | 第82-83页 |
·资金要素 | 第83-86页 |
·中国农业资金的投入 | 第83-84页 |
·俄罗斯农业资金的投入 | 第84页 |
·中俄农业资金的国际流动 | 第84-86页 |
·科技要素 | 第86-92页 |
·均衡需求的实证分析 | 第87-91页 |
·中俄农业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 | 第91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8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合作分析 | 第93-103页 |
·双方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政策环境 | 第93-95页 |
·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| 第93-94页 |
·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| 第94-95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| 第95-97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优势分析 | 第95-96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| 第96-97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合作的实证分析 | 第97-100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97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指标分析体系 | 第97-100页 |
·实证分析的结论 | 第100页 |
·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 | 第100-102页 |
·俄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促进中俄农贸发展 | 第100-101页 |
·俄入世后双方农贸合作的机遇挑战 | 第101-10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9 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效应分析 | 第103-111页 |
·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社会效应分析 | 第103-105页 |
·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 | 第105-107页 |
·对中俄农业产业发展的加速效应 | 第105页 |
·对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展效应 | 第105-106页 |
·对中俄沿边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化效应 | 第106-107页 |
·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生态效应分析 | 第107页 |
·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效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| 第107-110页 |
·博弈中的利益分配的原则 | 第108页 |
·博弈模型中利益的分配方法 | 第108页 |
·模型的求解—核仁解 | 第108-109页 |
·算例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·实证分析结论 | 第11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10 加强中俄农业互补性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1-118页 |
·改善中俄农业合作环境的对策建议 | 第111-112页 |
·加强多边合作增强两国战略互信 | 第111页 |
·制定长期合作战略 | 第111页 |
·加强优惠政策和法律的协调 | 第111-112页 |
·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| 第112页 |
·加强中俄农业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2-115页 |
·加强中俄农业科技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2-114页 |
·加强中俄农业劳务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4页 |
·加强中俄农业资金要素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4-115页 |
·加强中俄农业基础设施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5页 |
·加强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115-117页 |
·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| 第115-116页 |
·提高中俄农产品贸易效率 | 第116-1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7-118页 |
结论 | 第118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30页 |
附录 | 第130-13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3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