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化学元素与无机化合物论文--性质论文

多金属氧簇:变色—荧光开关性能研究

提要第1-5页
摘要第5-10页
Abstract第10-19页
第一章 多金属氧簇变色-荧光开关研究进展第19-57页
 第一节 变色-荧光分子开关简述第19-26页
  §1.1.1 分子开关第19-20页
  §1.1.2 变色开关第20-21页
  §1.1.3 荧光开关第21-23页
  §1.1.4 基于变色性质的荧光开关第23-26页
 第二节 多金属氧簇简述第26-29页
  §1.2.1 多金属氧簇的结构第26-27页
  §1.2.2 多金属氧簇的合成与表征第27-28页
  §1.2.3 多金属氧簇结构研究热点第28-29页
 第三节 多金属氧簇的光电特性第29-32页
  §1.3.1 多金属氧簇的发光性质第29-31页
  §1.3.2 多酸的电化学性质第31-32页
  §1.3.3 多酸的变色性质第32页
 第四节 多金属氧簇发光薄膜第32-37页
  §1.4.1 多酸薄膜构筑技术第33-36页
  §1.4.2 多金属氧簇发光薄膜第36-37页
 第五节 多酸薄膜变色-荧光开关性质研究第37-47页
  §1.5.1 多酸光致变色材料第37-38页
  §1.5.2 多酸电致变色材料第38-41页
  §1.5.3 多酸薄膜酸碱响应荧光开关研究进展第41-42页
  §1.5.4 多酸薄膜光调控荧光开关研究进展第42-44页
  §1.5.5 多酸薄膜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研究进展第44-47页
 第六节 论文选题思路第47-50页
 参考文献第50-57页
第二章 红光多酸薄膜分子内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第57-75页
 引言第57-59页
 第一节 实验部分第59-63页
  §2.1.1 实验药品与试剂第59-60页
  §2.1.2 实验仪器及方法第60页
  §2.1.3 薄膜[PEI/EuGeW_(11)]_n的制备第60-61页
  §2.1.4 薄膜[PEI/EuGeW_(11)]_n的表征第61-63页
 第二节 结果与讨论第63-70页
  §2.2.1 EuGeW_11溶液的电致变色性质第63-64页
  §2.2.2 EuGeW_11溶液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第64-65页
  §2.2.3 薄膜[PEI/P_2W_(18)]_7[PEI/EuGeW_(11)]_(34)电致变色性质研究第65-67页
  §2.2.4 薄膜[PEI/P_2W_(18)]_7[PEI/EuGeW_(11)]_(34)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第67-68页
  §2.2.5 薄膜电致变色及荧光开关稳定性研究第68-70页
 第三节 电化学调控荧光的机理第70-73页
  §2.3.1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第70-72页
  §2.3.2 EuGeW_(11)荧光开关的能量转移过程第72-73页
 本章小结第73页
 参考文献第73-75页
第三章 多酸与钌配合物红光薄膜分子间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第75-93页
 引言第75-76页
 第一节 实验部分第76-81页
  §3.1.1 实验药品与试剂第76-77页
  §3.1.2 实验仪器及方法第77-78页
  §3.1.3 多酸/钌配合物复合膜的制备第78-79页
  §3.1.4 复合膜的表征第79-81页
 第二节 结果与讨论第81-91页
  §3.2.1 薄膜电化学性质研究第81-83页
  §3.2.2 薄膜发光性质研究第83-84页
  §3.2.3 薄膜电致变色性质研究第84-87页
  §3.2.4 薄膜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性质第87-90页
  §3.2.5 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的机理研究第90-91页
 本章小结第91-92页
 参考文献第92-93页
第四章 多酸、石墨烯负载荧光素钠绿光薄膜的电致荧光开关第93-113页
 引言第93-94页
 第一节 实验部分第94-101页
  §4.1.1 实验药品与试剂第94-95页
  §4.1.2 实验仪器及方法第95-96页
  §4.1.3 复合膜的制备第96-97页
  §4.1.4 复合膜的表征第97-101页
 第二节 结果与讨论第101-111页
  §4.2.1 多酸与荧光素钠混合溶液电致变色研究第101-102页
  §4.2.2 多酸与荧光素钠溶液电致荧光开关性质第102-104页
  §4.2.3 多酸与荧光素钠杂化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第104-106页
  §4.2.4 多酸与荧光素钠杂化薄膜的电致荧光开关性质第106-108页
  §4.2.5 多酸与荧光素钠杂化薄膜电致荧光开关的机理第108-111页
 本章小结第111页
 参考文献第111-113页
第五章 基于多酸/琼脂糖/荧光素钠自支持膜的酸碱响应蓝-绿光荧光开关第113-133页
 引言第113-114页
 第一节 实验部分第114-118页
  §5.1.1 药品与试剂第114-115页
  §5.1.2 仪器及方法第115页
  §5.1.3 自支持薄膜的制备第115-116页
  §5.1.4 自支持薄膜的表征第116-118页
 第二节 结果与讨论第118-129页
  §5.2.1 自支持膜的形貌特征第118-121页
  §5.2.2 薄膜酸碱稳定性研究第121-122页
  §5.2.3 薄膜酸碱变色性质研究第122-124页
  §5.2.4 薄膜酸碱荧光开关性质研究第124-126页
  §5.2.5 薄膜酸碱响应速度对比第126页
  §5.2.6 薄膜酸碱响应的机理描述第126-129页
 本章小结第129-130页
 参考文献第130-133页
第六章 基于发光多酸变色-荧光开关性质的化学传感器第133-151页
 引言第133-134页
 第一节 实验部分第134-138页
  §6.1.1 实验药品与试剂第134-135页
  §6.1.2 实验仪器及方法第135页
  §6.1.3 EuGeW_(11)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第135-137页
  §6.1.4 EuGeW_(11)溶液的发光性质第137-138页
 第二节 结果与讨论第138-148页
  §6.2.1 EuGeW_(11)溶液电催化性质研究第138-140页
  §6.2.2 基于还原态 EuGeW_(11)对氧化剂的紫外检测第140-143页
  §6.2.3 基于还原态 EuGeW_(11)对氧化剂的荧光监测第143-147页
  §6.2.4 荧光检测的机理研究第147-148页
 本章小结第148页
 参考文献第148-151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151-155页
作者简历第15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55-159页
致谢第159-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激光测量中光条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功能化柱芳烃的构筑及自组装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