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肿瘤学论文--消化系肿瘤论文--肝肿瘤论文

免疫负调控分子TIPE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

中文摘要第1-18页
ABSTRACT第18-25页
符号说明第25-27页
第一节 TIPE2对肝细胞肝癌恶性行为的影响第27-52页
 前言第27-31页
  一. 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第27-28页
  二. TIPE2研究第28-30页
  三. 本节研究目的第30-31页
 材料第31-35页
  一. 病例资料第31-32页
  二. 细胞和动物第32页
  三. 试剂第32-34页
  四. 主要仪器设备及其他第34-35页
 方法第35-46页
  一. 肿瘤细胞系的培养第35-36页
  二. 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第36-37页
  三. 质粒DNA准备第37-38页
  四. 脂质体转染(Lipofectamine)第38-39页
  五. RT-PCR第39-41页
  六. Western blot第41-42页
  七. 细胞活性检测第42页
  八. 克隆形成实验第42-43页
  九. 台盼蓝染色第43页
  十.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第43页
  十一. 内皮细胞增殖实验第43-44页
  十二. 毛细血管形成实验第44页
  十三. 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第44页
  十四. 裸鼠肝脏原位成瘤实验第44-45页
  十五. 免疫组化第45-46页
  十六. HE染色第46页
  十七. 统计学分析第46页
 结果第46-50页
  一. TIPE2表达降低或缺失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第46-48页
  二. TIPE2抑制肝细胞肝癌在体外的生长,转移和血管形成第48-49页
  三. TIPE2抑制肝细胞肝癌在体内的生长和转移第49-50页
 讨论第50-51页
 小结第51-52页
第二节 TIPE2抑制肝癌转移和血管形成的机制第52-66页
 前言第52-56页
  一. 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第52-53页
  二. RaclGTP酶第53-55页
  三. 本节研究目的第55-56页
 材料第56-58页
  一. 细胞第56页
  二. 试剂第56-58页
  三. 主要仪器设备及其他第58页
 方法第58-61页
  一. 细胞培养第58页
  二. 质粒转染第58页
  三. 小干扰RNA转染第58-59页
  四. RT-PCR第59页
  五. 实时定量PCR第59-60页
  六. Western blot第60页
  七. 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第60页
  八. 免疫共沉淀第60页
  九. Racl活性检测第60-61页
  十. 细胞骨架染色第61页
  十一. 内皮细胞增殖实验第61页
  十二. 毛细血管形成实验第61页
  十三. 统计学分析第61页
 结果第61-63页
  一. Racl的表达和活性与肝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正相关第61页
  二. TIPE2与Racl结合并抑制其活性第61-62页
  三. TIPE2通过Racl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第62页
  四. TIPE2通过Racl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第62-63页
  五. TIPE2抑制Racl下游的效应分子第63页
 讨论第63-65页
 小结第65-66页
第三节 TIPE2对肝细胞肝癌自噬的影响及其效应第66-75页
 前言第66-69页
  一. 自噬发生的过程第66-68页
  二. 自噬的生理功能第68页
  三. 自噬和肿瘤的关系第68-69页
  本节研究目的第69页
 材料第69-71页
  一. 细胞系第69页
  二. 试剂第69-70页
  三. 主要仪器设备及其他第70-71页
 方法第71页
  一. 细胞培养第71页
  二. 质粒和siRNA转染第71页
  三. 细胞活力检测第71页
  四. Western blot第71页
  五. RT-PCR第71页
  六. 免疫荧光染色第71页
  七. 统计学分析第71页
 结果第71-73页
  一. TIPE2通过非凋亡途径促进肝癌细胞死亡第71-72页
  二. TIPE2促进肝癌细胞的自噬第72页
  三. TIPE2促进自噬性细胞死亡第72页
  四. TIPE2通过Racl通路促进细胞死亡第72-73页
 讨论第73-74页
 小结第74-75页
附图表第75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6页
致谢第106-107页
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得荣誉第107-108页
附件第108-137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7页

论文共1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100B在胶质瘤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
下一篇:抗肿瘤药物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DR5表达的分子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