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页 |
第一章 情势变更原则的历史沿革 | 第7-10页 |
一、“情事不变条款”理论 | 第7-8页 |
二、温德赛特重兴“情事不变”原则 | 第8页 |
三、20 世纪至今:情势变更原则的复兴 | 第8-9页 |
四、小结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大陆法系中的情事变更原则 | 第10-13页 |
第一节 德国的“法律行为基础”理论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一、“经济不能”理论 | 第10页 |
二、奥特曼的“行为基础丧失”理论 | 第10-11页 |
三、拉伦茨的修正交易基础丧失理论 | 第11页 |
第二节 法国的“不预见理论”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小结 | 第12-13页 |
第三章 英美法系中的相似理论 | 第13-18页 |
第一节 英国法的合同受挫理论 | 第13-16页 |
一、“默示条款”说 | 第15页 |
二、“合同基础丧失”说 | 第15页 |
三、“公正合理解决”说 | 第15-16页 |
四、“义务改变”说 | 第16页 |
第二节 美国法的合同受挫理论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四章 对我国情事变更原则的分析 | 第18-29页 |
第一节 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我国情事变更原则与其它规范的关系问题 | 第19-21页 |
一、与不可抗力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二、与商业风险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对我国情事变更原则的限制分析 | 第21-29页 |
一、限制的原因 | 第21-22页 |
二、适用要件的限制 | 第22-26页 |
(一)须有情事的变动 | 第22-23页 |
(二)情事变动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 | 第23-24页 |
(三)情事变动对当事人来说不可预见 | 第24页 |
(四)情事的变更不可归责于当事人 | 第24-25页 |
(五)在情事发生变动的情况下,维持原有合同,对一方当事人而言是明显不公平的,或者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| 第25-26页 |
三、适用次序的限制 | 第26-27页 |
四、适用程序的限制 | 第27-29页 |
(一)法院是否依职权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| 第27-28页 |
(二)当事人可否以行使杭辩权的方式主张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 | 第28页 |
(三)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特殊审核程序 | 第28-29页 |
(四)变更与解除合同的适用顺序问题 | 第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致谢 | 第32-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