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小说论文--新体小说论文

黑土地的守望者--迟子建小说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引言第11-25页
 一、 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第12-20页
 二、 选题依据、价值和意义第20-23页
 三、 研究思路、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第23-25页
第一章 精神家园的守望:迟子建小说的主题世界第25-55页
 第一节 民间伦理的文学呈现:迟子建小说东北民间伦理观念主题第26-35页
  一、 东北民间道德规范的异质性存在第26-28页
  二、 性伦理对于传统道德与标准规范的现代性突围第28-30页
  三、 被现代社会挤压、扭曲的民间道德规范第30-33页
  四、 民间道德在人性层面的反思第33-35页
 第二节 走向美学的暴力:迟子建小说中的暴力主题第35-42页
  一、 暴力主题的美学阐释第36-37页
  二、 暴力主题的表现类型与暴力叙事第37-42页
 第三节 永恒的精神还乡:迟子建小说的怀旧主题第42-49页
  一、 迟子建作品中的怀乡主题第43-45页
  二、 关于时间/空间的文学回忆第45-47页
  三、 文化、民俗、历史的文学记忆第47-49页
 第四节 心灵在沐浴中升华:迟子建小说的成长主题第49-55页
第二章 红尘中绽放的生命:迟子建小说的人物形象第55-81页
 第一节 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56-65页
  一、 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第58-59页
  二、 命运多舛的中年女性形象第59-63页
  三、 充满神秘色彩的老年女性形象第63-65页
 第二节 迟子建小说中的傻子形象第65-72页
  一、 乌拉尼亚式的傻子乐园第66-68页
  二、 傻子形象背后的意义生成第68-72页
 第三节 迟子建小说中异族人物形象第72-81页
  一、 呈现原始生命张力的鄂伦春人第73-78页
  二、 充满故事的俄罗斯人第78-79页
  三、 善良真诚的蒙古族人第79-81页
第三章 黑土地文化的凝结:迟子建小说的意象世界第81-109页
 第一节 “自然”意象与生命书写第82-89页
  一、 迟子建小说中自然意象的类型第82-89页
  二、 自然意象与生命情怀第89页
 第二节 “乡村”意象与家园书写第89-97页
  一、 “乡村”记忆与城市放逐第90-92页
  二、 乡村意象的文学构建第92-95页
  三、 栖息于“乡村”的家园书写第95-97页
 第三节 “死亡”意象与“空灵”书写第97-102页
  一、 以空灵意境重建温暖的生死观第98-99页
  二、 简约空灵文字背后丰满的“死亡”意象第99-102页
 第四节 “动物”意象与和谐书写第102-109页
第四章 “泪鱼”的回眸:迟子建小说的叙事策略第109-131页
 第一节 地域民俗的诗意展现第109-116页
  一、 民间文化铸就的民俗传奇第111-113页
  二、 迟子建小说中的民俗描写第113-116页
 第二节 黑土地神话的奇异书写第116-121页
 第三节 历史传奇的日常叙事第121-126页
  一、 日常化的历史传奇叙事第121-123页
  二、 还原历史现场的传奇叙事第123-126页
 第四节 小人物大传奇的生成第126-131页
第五章 北极光的神韵:迟子建小说的审美形态研究第131-156页
 第一节 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第131-134页
 第二节 情感生活的诗意叙事第134-137页
  一、 刻骨的爱情——夫妻之爱第134-135页
  二、 温馨的亲情——舔犊之情第135-136页
  三、 真挚的友情——邻里之谊第136-137页
 第三节 苍凉、质朴美学风格的追求第137-142页
  一、 温暖的苍凉之美第137-138页
  二、 黑白世界背后的苍凉之美第138-140页
  三、 质朴的简约之美第140-142页
 第四节 迟子建小说的生态美学特征第142-149页
  一、 自然之美第142-144页
  二、 生命之美第144-146页
  三、 童真之美第146-149页
 第五节 萧红与迟子建小说审美形态比较研究第149-156页
  一、 时代环境的差异第150-152页
  二、 叙事对象的差异第152-153页
  三、 审美追求的差异第153-156页
结语第156-161页
参考文献第161-172页
后记第172-173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73页

论文共1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残雪文学的意义空间
下一篇: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