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--人工智能理论论文--自动推理、机器学习论文

高维数据上的聚类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表格目录第13-14页
插图目录第14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34页
   ·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·聚类第17-26页
     ·基本定义第17页
     ·相似性度量第17-19页
     ·聚类算法介绍第19-24页
     ·聚类算法有效性检验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聚类算法的进一步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·集成学习第26-30页
     ·集成学习的原因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常见集成学习算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集成聚类第28-30页
   ·在高维数据上聚类的难点第30-31页
   ·研究目标、内容及创新点第31-33页
   ·本文的组织第33-34页
第二章 样本加权的集成聚类算法第34-58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34-37页
     ·集成聚类方法概述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与相关工作的不同之处第37页
   ·样本加权的集成聚类算法第37-46页
     ·集成聚类问题描述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一次性样本赋权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三种基于样本加权的集成聚类技术第39-45页
     ·样本加权的 k-means 算法第45-46页
   ·实验设置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数据集第46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基聚类的生成第4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-55页
     ·人造数据集的实验结果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第50-53页
     ·与 WSPA 和 WBPA 的对比实验结果第53页
     ·对比 k-means 和 WOKmeans 的实验结果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参数 t 的敏感性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基聚类数 R 的敏感性分析第55页
   ·时间序列和基因表达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第55-5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三章 加权的自适应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58-77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58-60页
     ·Mean Shift 算法概述第59页
     ·子空间聚类概述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与相关工作的不同之处第60页
   ·加权的自适应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60-67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加权距离和加权带宽第61-65页
     ·加权的自适应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65页
     ·快速的 WAMS 算法第65-67页
   ·实验设置第67-69页
     ·数据集第67-69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69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置第69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9-76页
     ·人造数据集的实验结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子空间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参数 k 的敏感性分析第75页
     ·F-WAMS 的实验结果第75-7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四章 增强的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77-95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77-80页
     ·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概述第78-79页
     ·Boosting 技术概述第79-80页
     ·与相关工作的不同之处第80页
   ·增强的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80-86页
     ·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增强的均值偏移聚类算法第82-86页
   ·实验设置第86-88页
     ·数据集第86-87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87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置第87-8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-93页
     ·人造数据集的实验结果第88-90页
     ·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第90-91页
     ·BMSC 算法的性能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 ·参数α和 Eps 的敏感性分析第92-93页
   ·讨论第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-95页
结论与展望第95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7-109页
致谢第109-110页
附件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复杂条件下的人脸检测与识别应用研究
下一篇: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