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7页 |
一、 研究工作的缘起 | 第13-14页 |
(一) 著作权价值的评估 | 第13-14页 |
(二) 著作权交易中的法律风险 | 第14页 |
二、 论文选题和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三、 研究对象和文章结构 | 第15-16页 |
四、 未来的研究计划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基本概念:著作权交易 | 第17-34页 |
一、 著作权 | 第17-18页 |
(一) 著作权的概念 | 第17页 |
(二) 著作权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二、 著作权法 | 第18-20页 |
(一) 著作权法的概念 | 第18页 |
(二) 我国著作权法的体系 | 第18-20页 |
三、 著作权交易 | 第20-25页 |
(一) 著作权交易的概念 | 第20页 |
(二) 著作权交易的历史与现状 | 第20-24页 |
(三) 著作权交易与著作权变更 | 第24页 |
(四) 交易中对人身权的保护 | 第24-25页 |
四、 著作权交易市场 | 第25-34页 |
(一) 当代著作权交易市场 | 第25-27页 |
(二) 互联网著作权交易市场 | 第27-28页 |
(三) 我国著作权交易市场 | 第28-34页 |
第二章 交易主体:著作权人的确定 | 第34-45页 |
一、 著作权交易的主体 | 第34页 |
二、 确定著作权人的重要性 | 第34-36页 |
(一) 杨臣刚倒卖《老鼠爱大米》版权案 | 第34-35页 |
(二) 版权拥有者孙涌智状告王菲演唱《传奇》侵权案 | 第35-36页 |
三、 原始性和派生性著作权主体 | 第36-38页 |
(一) 概念 | 第36-37页 |
(二) 原始性著作权主体的类型 | 第37页 |
(三) 派生性著作权主体的类型 | 第37-38页 |
四、 通过核实作者判定著作权归属 | 第38-39页 |
(一) 著作权归属的判断原则 | 第38页 |
(二) 认定作品作者的方法 | 第38-39页 |
(三) 证明自己是作者的方式 | 第39页 |
五、 著作权不属于作者的例外情况 | 第39-43页 |
(一) 著作权转让 | 第39-40页 |
(二) 著作权人死亡后的继承 | 第40页 |
(三) 著作权人变更终止后的继承 | 第40页 |
(四) 电影作品 | 第40-41页 |
(五) 职务作品 | 第41页 |
(六) 委托作品 | 第41-42页 |
(七) 美术作品 | 第42页 |
(八) 发言稿 | 第42-43页 |
(九) 自传体作品 | 第43页 |
六、 著作权人确定的细节问题 | 第43-45页 |
(一) 儿童是否享有著作权? | 第43页 |
(二)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能享有著作权吗? | 第43-44页 |
(三) 美术馆是否可以对馆藏作品原件享有著作权?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交易内容:著作财产权 | 第45-54页 |
一、 著作财产权的特征 | 第45页 |
二、 我国著作财产权的内容 | 第45-48页 |
(一) 对作品的使用权 | 第45-47页 |
(二) 许可使用作品的权利 | 第47-48页 |
(三) 转让作品著作财产权的权利 | 第48页 |
(四) 获得对价权 | 第48页 |
三、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| 第48-51页 |
(一) 保护期限的适用范围 | 第48页 |
(二) 著作权保护的一般期限 | 第48-49页 |
(三) 著作权保护的特殊期限 | 第49-50页 |
(四) 与著作权相关权利的保护期限 | 第50-51页 |
(五) 保护期限对著作权交易的影响 | 第51页 |
四、 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 | 第51-54页 |
(一) 合理使用 | 第51-52页 |
(二) 法定许可 | 第52-53页 |
(三) 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联系与区别 | 第53页 |
(四) 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交易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交易形式:许可使用、转让及其他 | 第54-61页 |
一、 职务创作和委托创作 | 第54-55页 |
(一) 职务作品 | 第54页 |
(二) 委托作品 | 第54-55页 |
(三) 职务作品与委托作品的区别 | 第55页 |
二、 著作权合同及著作权交易 | 第55页 |
三、 著作权许可使用 | 第55-56页 |
(一)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| 第55-56页 |
(二)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否必须要采用书面形式? | 第56页 |
四、 著作权转让 | 第56-58页 |
(一) 著作权转让合同备案登记 | 第56-57页 |
(二) 著作人身权可以通过著作权交易而发生移转吗? | 第57页 |
(三) 著作权转让与“权利卖绝” | 第57页 |
(四) 禁止著作权的“权利卖绝”在立法上有哪些表现? | 第57-58页 |
(五) 著作权转让和著作权许可使用的异同 | 第58页 |
五、 著作权质押 | 第58-59页 |
六、 著作权出资 | 第59-61页 |
(一) 著作权出资的概念 | 第59页 |
(二) 著作权出资与著作权转让的区别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交易价格:著作权价值评估 | 第61-73页 |
一、 著作权的法定交易价格 | 第61-63页 |
(一) 文字作品付酬标准 | 第61页 |
(二) 著作权人稿酬计算 | 第61-62页 |
(三) 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付酬标准 | 第62页 |
(四) 法定交易价格的不足 | 第62-63页 |
二、 著作权价值评估的实践意义 | 第63-64页 |
三、 我国著作权价值评估现状 | 第64-66页 |
四、 著作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| 第66-68页 |
(一) 著作权价值评估的主体 | 第66-67页 |
(二) 著作权价值评估的客体 | 第67页 |
(三) 著作权价值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| 第67页 |
(四) 著作权价值评估的效力及救济 | 第67-68页 |
五、 著作权价值评估的经济方法 | 第68-73页 |
(一) 市场法 | 第68-69页 |
(二) 成本法 | 第69-70页 |
(三) 参数成本法 | 第70-71页 |
(四) 收益法 | 第71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